您现在的位置是: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教研组>>语文
为了让课堂学生的讨论更为有效,而不仅仅停留在热闹的氛围上,我开始思考小组的划分和课堂小组讨论的模式。
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基于对每个小组量化细则考核评价的公平公正,在分组前,笔者按照“强弱互助、文理相当、动静搭配、男女相间”的原则,从学生的学科成绩、学习习惯、性格素养等方面考虑,将45位同学分成“实力相当”的8个合作小组。
课堂讨论原则
在合作学习中:一、明确分工职责:设组长,代表发言员,资料搜集员,记录员等。二、保证讨论有效:每次课内讨论,问题抛出后,由组长确定一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倾听。
开始操作时,发现很多时候是优秀同学争相发言,学习较弱的同学,听写、记录,得不到发言的机会,因此,我开始思考讨论的原则:要求学生在讨论时,不允许说正确答案、不能参考学习资料,只能提供思路,或提出困惑,在交流中,明确答题思路和要点。三、力求反馈及时:组内没有疑问,组员归位,自己思考撰写答案,并反馈老师。
老师选择速度最快、最自信、纪律最好的小组进行回答,其他小组进行相应的补充。
小组合作后的效果
1、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更加自信了。最初启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主要是因为课堂上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找不到最佳思路,通过与周边学生的交流、讨论,很多学生茅塞顿开,课堂气氛立即复苏。有了团队和合作,加上竞争的氛围,原来不愿举手的举手了,不会回答的有了些思路也会表达了,课堂上人人在参与,人人在对话,这样的课程学生有话语权、没有了畏惧感,并能够收获成就感,学习的兴趣当然空前高涨。
2、自主复习课效率提高了。很多学生在自主复习课上无从下手、哈欠连天,顿时萌生了复习课启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由组长根据本组学生情况量身定制复习内容和检测方式,有效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但是小组合作过程中,课堂的调控是对年轻老师的一个挑战,目前来说,放手之后收回来时,学生总有些力不从心。老师有时要求没有说到位,放开了(开始讨论后)想要再收回(重新明确要求),这样的往复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上有很多浪费,需要继续思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