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效教学反思
作者:sx   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10月11日

数学有效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教学追求,更是一套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艺。我们赞同刘良华的主张,从宽广浩瀚的“有效教学”领域中,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学有所得,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探索其要义,努力寻求达成的路径与措施。

有效教学的实现,需要教师以丰厚的学识积淀为基础,以功力操练为过程,在教学实现的各环节上下工夫,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学习指导的有效性;练习巩固的有效性;作业批改与辅导的有效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判别一堂课是否有效、是否高效,考察的维度可能是多方面的。  活动度,参与度,合作度,兴趣度,生活度,开放度,生成度,掌握度,整合度,亲和度。

那么有效课堂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是哪些?

1.情境诱人度。

情境创设怎样才会有效?一般来说,所创设的情境着力体现出真实性、问题性、挑战性、开放性、浸润性等,就会是有效的。但我们也可以简单地说,创设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到情境中,参与到相应的学习活动之中,那么“诱人度”就高,那就是有效的。

2.活动刺激度。

既然是“学习”,就必须有学习主体的凸现,有学习者的交往和实践,有学习内容的理论操作和学习意义的物化凝固;既然是“活动”就必然涉及到活动情境、活动运作、活动效果和活动体验。一堂课中,学生自主活动(含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应该在50%以上。从活动的效度上考察,每一个活动展开后,要力争最大限度地将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吸引到活动之中,使之保持兴趣与注意力,使学习达成度最高,这就是教师设计活动、展开活动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活动刺激度。所谓刺激度是指情境展开、活动推进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保持,各种感官的调动,思维的激发,情绪的煽动等所构成的综合强度,这样的综合强度越高,学生的学习活动参与度就越高,学习的效度就越高。反之,这种综合强度越低,则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学习效度就越低。

3.自主参与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那就是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考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参与的有效性,主要是:全员参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面达到100%;全程参与——学生全程介入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参与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真实参与——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动口、动脑、动手,真切地感受知识的获得、体验能力的操练。

4.训练扎实度。

知识的习得、技能的增长,是需要训练的。有效课堂决不能无视训练的落实。让学生从学习、学会到熟练运用、完全掌握。考察教师课堂教学训练扎实度主要看:广度——训练内容与学生参与的面;深度——准确选择训练点,层层落实训练,不浮光掠影,不浅尝辄止;效度——语言文字基本功方面的教学目标兑现与学生真正掌握的程度。

5.知识与能力生成度。

目标达成从表层上看是: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全面实现。从深层次上看:就是知识得以生长、技能得以提升,这其中旧有经验被激活,新知(包括含新知的技能)被浸养情感态度,渗入心智,化为生命元素,贯通为智慧、能力与德性。所以这样的教学目标达成,总的体现为自主探究性(即使是接受学习也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融入了个体情感意志,所以也是体验式的学习,由于知识技能已被活化,所以学习主体感受到所学与生活实践的链接。

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内容由于精心预设而生成如期达成,是一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生成,是要充分肯定的;同时,那“不曾预约的精彩”,是生命课堂的灵性之花,创造之花,智慧之花,更要予以充分肯定。

 

                                           

    附件:
Copyright @ 2015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21123号 技术支持: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大刘寺 电话:0519-86737980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