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试卷评析教学实录
作者:wq   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05月06日

初三政治试卷评析教学实录

一、试卷

第二部分 宪法与公民权利和义务(典型题例)
一、单项选择题
20043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据此回答第12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是在行使国家的

A
、最高立法权利 B、最高任免权

C
、最高决定权 D、最高监督权

2、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诸如“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这些新增内容,充分体现了

A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
宪法是公民权利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C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D
宪法的修改有特别严格的程序

3、我国法律有“母法”、“子法”之分,下列选项中属于“母法”与 “子法”关系的是

A
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B
教育法;义务教育法

C
产品质量法;森林法

D
宪法;刑法

4、某县工商局置国家法律于不顾,自行设立收费项目,向全县个体屠宰户的按每月3元的标准收取“屠宰费”,这些屠宰户在忍无右忍的情况下集体状吿县工商局国家,为此县工商局受到查处,由此可见

①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②这此屠宰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遵循平等的原则 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执法必严、依法行政

A
、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国共产党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这体现了宪法

A
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B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
是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

D
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6、在我国,公民所获得的“劳动模范”、“三好学生”、“杰出青年”等光荣称号,属于公民的

A
、姓名权 B、荣誉权 C、名称权 D、肖像权

7、钟某对单位领导有意见,遂写信诬告领导有违法行为,给领导的工作和精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钟某的行为侵犯了领导的

A
、名誉权 B、隐私权 C、姓名权 D、肖像权

8、2004519是“肋残日”,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红将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零用钱30元全部捐给同班生活困难的残疾同学小花。小红的行为是行使自己对合法财产的

A
、占有权 B、收益权 C、处分权 D、使用权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据此回答9—12题

9、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是

①华侨 ②美籍华人 ③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正在监狱服刑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④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正在初中就读的藏族学生 ⑤我国农村一超生计划外没有申报户籍的女孩

A
、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③④ D、①②④

10、人民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

A
、人身自由权利 B、财产所有权

C
、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D、受教育权利

11、下列选项中,既是我国公民权利,又是我国公民义务的是

A
、继承财产 B、接受教育 C、依法纳税 D、婚姻自由

12、一个好公民应该

①有爱国意识和远大理想 ②只履行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③遵纪守法、道德高尚 ④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A
、①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二、简答题
    120045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与民方便的原则,与每一个行人、驾驶员和家庭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请回答:

     
1)该法的制定对处理交通安全问题有何意义?
 

 

2)该法在对行人权利给予更多保护的同时,规定行人违规也要受到处罚。这一规定体现了什么道理?
 

    2
结合图《搜身》,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班长、小林、小军的言行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3
、王某,男,19884月出生,我市某校初三学生。

      2003
年,王某因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由于王某的父亲不支付抚养费,母亲单位效益不好且身体    有病,王某的生活出现了很多困难。

   王某因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上课时常有违纪现象。今年春天,班主任老师为避免王某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以答应发给毕业证书为条件,要求其辍学回家。

   正当王某进退两难之际,该班班委会开会研究对策,决定分四路去做工作,帮助王某完成学业。

   从此以后,王某一天都没有缺课,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

   问题:

   1)请你分析说明班委会的4路工作分别是针对谁的?具体是怎样做的?

  

2)你应该向班委会学习什么?请从两个方面说明。

 

4、某市在城市建设中因拆迁问题与居民发生矛盾,该市以这些拆迁户影响经济发展为由,实施强制拆迁,并打出“谁影响城市发展一阵子,我影响他一辈子”的横幅标语。

     从法律角度看,某市实施强制拆迁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三、分析说明题

 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大头儿子活泼可爱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前去年,安徽阜阳等地也出现了许多“大头娃娃”。他们营养不良、头脸浮肿、四肢细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食用了劣质奶粉,一袋袋劣质奶粉,残害了多少花儿般的生命;一个个“大头娃娃”,仿佛在无声地控诉:谁来为我们脆弱的生命设防?
  
(1)、劣质奶粉和生产者和销售者侵犯了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利?

 
  
(2)、我们应如何为这些脆弱的生命设防?

 

  
(3)、请你告诉受害婴儿的父母或监护人,他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过程: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评析第二部分的单元练习,通过阅卷和统计,发现涉及基础知识的试题得分较高,说明同学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较好,希望坚持下去。涉及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试题得分较低,说明同学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能学有所得。

一、选择题

教师:我们先请选择题全对的的同学站起来,建议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4题和第9题错误较多,我们重点评析。

请同学们先看第4题,我们请同学自己来分析。

学生:我选择A,因为选项3与材料和问题没联系,不选。

选项4是错误的,依法治国的核心应是依宪治国。

   另一学生:老师,我认为就是改为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也不选。

   另一学生:老师,我认为应该选。

教师:同学们讨论一下要不要选。

学生讨论。

教师:老师认为不选,因为与材料没有联系。实际上,同学们的错误主要集中在选项4

请同学们看第九题,我们先请一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选项1华侨是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他的国籍还是中国,应选

      选项2是美国国籍不选。所以我认为只有B可选。

另一学生:老师,选项5我不清楚。

教师:没有申报户籍是不是说没有国籍?国籍的取得一般采取出生国籍原则,即出生在哪一个国家就取得哪一国国籍。所以具有中国国籍。

另一学生:老师,他没申报户籍可不可以办理身份证?

教师:有没有同学办理过身份证?

学生:我办过。

教师;在办理身份证是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需要照片和户口簿。

教师:需要先申报户籍,再办理身份证。

    其它选择题,请还没有清楚的同学提问。

教师总结:我们在做选择题时,特别是复合型的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去做,排除两种选项即一该选项本身是错误的,二是该选项是正确的但与材料和问题无关。

二、简答题

教师:第一题得分较低,第一问由我来分析,第二问由同学们自己来分析。

第一问关键是审题不清,任何一部法律的制定和颁布都有一定的意义,同样,该法的制定也有很多意义,但只要我们回答其中的对处理交通安全问题方面的,即有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或有法可依。

第二问请做对的学生介绍做题的思路。

学生:前一句体现了公民能更好的行使权利,后一句体现了公民应履行义务。即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履行义务,所以应回答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教师:很好,第二题,同学们的得分较高,但我们先来看一个答案是否科学、合理?并说明理由。

投影:班长与小林的言行均不正确。

小军是正确的。

因为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的权利。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学生:这个答案不科学、合理,原因是答题不符合规范,没有具体分析。

教师:很好,我们看一下规范的答案,

投影:班长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公安司法人员在侦破案件时必须进行搜查的,应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

小军的行为是对的,是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表现。

小林的行为是错的,是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

教师:第三题的两问得分较高,比老师预料的要好,我把同学们做的比较好的答案摘录下来并投影,供学生赏析

投影:第一问

第一路:和王某谈话,劝说他遵守纪律,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第二路:和班主任谈话,说明要求王某辍学是侵害王某受教育的权利,是违法行为。

第三路:和王某的父亲联系,说明不给王某抚养费的行为是不履行抚养义务,是违法行为。

第四路:号召同学们捐款捐物,帮助王某渡过难关。

 

第二问: 

1)、热心帮助同学。

2)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教师:我们看第四题,把试卷中两种典型的答案摘录并投影,请同学们自己来分析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投影:不合法,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二是不合法,公民的合法财产不受侵害。

学生:第二种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是指法律禁止非法搜查和侵入。不符合材料。教师:很好,根据这一材料我们应具体分析,如果是违章建筑是否违法?

学生:不违法,因为它本身是违法的。

教师:如果是因公用事业而强制拆迁是否违法?不违法,因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涉及公用事业用地必须拆迁。

三、   分析说明题

教师:第一问得分较高,再加一问,即违反了哪些法律?

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另一学生;还有《宪法》。

教师:第二问得分较低,我们先看这一答案是否正确?并分析说明。

投影:一方面,增强法律意识,了解自己在消费生活中的地位和权益。

另一方面,通过有效途径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学生:不正确,因为它不符合题意,该答案是为自己设防,而不是为他人设防。

教师:很好,我们再看下面这个答案是否科学、合理?

投影:(1)、我国立法机关制定更详尽的关于保护婴幼儿、打击经济违法的法律。

2)、公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法律意识,令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地位和权益,并知道用有效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对危害人们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4)、切实开展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社会保护、家庭保护等都要起到保护作用。

学生;该答案应该是对的,但感觉有点乱。

教师:很好,实际上这一问的关键词是两个:一是我们,二是设防。我们包括哪些呢?

学生:我想是国家、社会、个人三个方面。

教师:很好,再请同学们思考:国家如何设防?社会、个人又如何设防?

学生讨论。

学生:国家应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社会应加强执法力度,个人应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很好,我们就把同学们的答案整理出来。

投影:国家:(1)、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体系。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

3)、加大执法和检查力度,打击伪劣商品。

社会:(1)生产者、经营者应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2)生产者、经营者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个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第三问同学们基本全对,就让我们集体朗读一遍。

 

    附件:
Copyright @ 2015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21123号 技术支持: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大刘寺 电话:0519-86737980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