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平凡、耐得寂寞,但要有所追求、力争上游
作者:wq   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04月06日

    甘于平凡、耐得寂寞,但要有所追求、力争上游

(一)、先做人,才能做成事

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说明了“以德治教”的重要。厚德载物是对所有老师的要求,作为中学的政治教师,更应该把“以德治教”摆在首位。因为,政治教师的师德形象影响面广,关系重大。老师师德形象不好,就不会得到学生、家长、同事和社会的尊重和肯定,得不到学生、家长、同事和社会的尊重和肯定就不可能有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高尚的师德是每一位教师立身之根本。高尚的师德体现在多方面,在我的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个人觉得有三个方面尤其重要。

1、在学生家长面前,教师要不贪图物质利益,保持教师气节,显教师“清高”。

在当今讲求物质利益,说严重一点是物欲横流的社会,教师若真能保持那分知识分子的真清高,那会令家长另眼相看。“清高”师德会令家长更尊重你、信任你,甚至感激你,从而更能主动、积极地配合和支持你的工作。(举例…)

2、在学生面前,教师要严谨、踏实、无私、正直,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显教师风范。

中国人有俗语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其师必有其生”,教师的为人处世的作风在学生作风的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教师往往是孩子学生时期的主要模仿者。师德不同,教师形象就不同,教师形象不同,教育出的学生就不同。优良的教风对我们的教育和学科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我认为,师者,最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有示范作用。因此,一名合格称职的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教风。

3、讲诚信,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取信于学生和家长,树教师威信。

政治教师必须做到“台上当老师,台下做模范”。教育者言行不一会出现的恶果:一是降低或毁坏理论威信和教育者个人的威信;二是把学生引导到更加言行不一的歧途。道德修养差,言行不一的教师再给学生讲做人的道理都是徒劳无果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台上讲的好,台下做得到”这应成为政治理论教师与其他教师的显著区别。作为教师要言必行、行必果,对学生或家长的承诺必须要兑现,所以,要切忌对学生或家长说过头话、空话,千万别许无法实现的愿。这一点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尤其要注意。

(二)、拘小节,追求完美

虽然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但我们在做人和做事的过程中却应该力求完美,这样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最好。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对自己做人做事都要求很高,注重每个细小处,比如,写个信封有可能重复几次,要讲究美观。并且自己的事情尽可能亲自动手才放心,这样也许活的比较累,但对于自身提高,成就自己的事业是极为有益的,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教育教学技艺的提高更为有益,因为教学艺术就是在小节上、细微处:一个字、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正所谓“教学无小事,处处是大事”。总结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需要特别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1  追求语言表达上的完美

在课堂教学语言上,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导入语、过渡语、小结语等,理论性内容

上要注意用语的规范性,体现学科特色,理解性内容要力求通俗、浅显,体现生活化。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要注意分寸、火候、语气、表情、声音高低,要学会用敬语。比如,对学生提出要求和建议时, “请”字使用的和不使用,效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有一次,一位学生的作业完成的不符合要求,我在他的作业后面用红笔写了“重做”两个大大的字,结果等下次作业本交上来,发现这位学生并没有按我的要求做。我没有找学生质问,只是把原来的两个红字擦去,重新写了一句话“请把你的作业做的完善一些好吗!”结果下次作业本打开,我看到的是,在我的批改语下工整的写着“OK”,然后是那次作业的完整内容。这就是语言的神奇魅力所在啊!

2、追求教案、学案设计上的完美

好的教、学案的编写既要善于借鉴和吸收他人的智慧成果,更要有自己的特色,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我是从98年开始自己尝试编写教、学案(一体化),坚持了整整八年,开始是手写正楷体,一遍又一遍,不断修改完善,每一轮教学中的新的好教学想法我都及时记录下来,哪怕是处个字的变动,都会在学案里体现。目前,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经济学、哲学、政治学教、学案,从使用的效果来看还可以,但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3、追求板书设计与书写上的完美

板书如同导游图,上面的每一个标识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清楚明白,绝不能出现差错,不然的话,它产生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板书上的每一用语、每个箭头都要讲求科学准确,示意清晰明了,书写美观。好的板书设计可以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轻松快乐的遨游。

(三)重感情,达教育真谛

有人说,教育的真谛是教书、育人;也有人说,教育的真谛是爱。我认为教育的真谛应该是通过爱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所以,成功教育的秘诀是情感教育。而感情是在交流中产生、培养起来的。教育是心灵的对话。作为教师必须对所有灵魂进行关爱,无论他是伟大的还是卑微的。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被尊重、被重视始终是每个人的第一需要。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尊重、肯定的愿望要比我们教师更为强烈。在我的从教经历中深切体会到这一点(举例…)。我们必须学会尊重学生,而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以下几方面要注意:

  1、熟悉自己的学生。不能叫不出学生名字,特别忌讳叫错姓名。

  2、对学生的要求要有回应,切忌遗忘。

  3、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必须让学生感到你是公正的,在感情上才会接受你。我们要尽力避免对有的学生关怀备至,而对有的同学漠不关心,对有的同学宽宏大量,而对有的同学斤斤计较,对有的同学和颜悦色,而对有的同学声色严厉…教师情感上如果存在这样的差异,是难以让学生信服的,甚至会在学生中产生鸣不平,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4、敢于对学生表达我们的爱。可以向全班同学集体表达,如在班级板报上写班主任寄语或学科老师寄语,节假日的集体问候或祝福;更可以在个别交流中敞开胸怀。

  当我们教师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对他是关心、重视时,一般而言,学生会有积极的回应,至少不怎么会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如果你是一位深受学生敬重和喜爱的老师,那么,得到老师的肯定和称赞就会成为学生好好表现自己的动力和压力。这种精神的力量对学生的思想进步和学科成绩的提高都是不可低估的。(举例…)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使学生因喜欢信任他而产生要好好做人、好好学习的想法和行动,那应该可以算是成功教师了吧。所以,我以此作为衡量自我的标准和不懈追求的目标。

  (四)知不足,常进步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教师学历层次的追求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正如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教育、培养好,他就不能发展、教育、培养别人……”。深厚广博的知识营养是形成教学风格的基础,一个教学信息闭塞、知识贫瘠、孤陋寡闻的教师,是不会搞好教学的,更谈不上形成教学风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有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这就说明了教师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新自己,开阔视野,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只有不断地学习,博采众长,有所创造,不断进步,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

1、常反思,善自纠

大多数毕业生来到教学第一线,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很难直接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久而久之,教学变成了一个单调和常规性的工作,每天疲于应付,教师慢慢演变成操作型教师——依赖经验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意识或者抓不住重点和本质,缺乏对教学诊断、调整、纠错的能力。难以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一种经济有效的继续教育——教学反思。使得中学教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形成反思意识,提高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敏感度。养成一种对教学的自觉反思行为、习惯。冲破经验的束缚,常教常新,从而使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走向学者型教师。形成学会教学的能力。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才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通过教学反思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努力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

我们要增强反思意识,在实践中养成反思的习惯,要学会反思,善于反思。比如我们的教、学案设计上的经常变,不能出现几年同样的教案。再如,同样的教学内容,第二遍与第一遍总有不同之处,新的变化就是对第一节课的反思,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不断优化。

   2、虚心好学 ,乐于接受,善于借鉴

   我们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就是各种教研活动,特别是市级活动。我市政治学科成绩在常州市、江苏省中名列前茅,得益于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政治教师队伍(特别是快速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队伍),而我市政治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又得益于我们有一位严格、认真、率直而真诚的领头人——张老师,得益于我市严谨踏实的教研。就我个人而言,就是在张老师的督促、激励、指导和帮助下逐步成长的。(简单介绍从戴北到竹中的成长过程)。要缩短我们的成长过程,我们必须要有谦虚的态度,也就是要我们端正教研态度,

3.实践与创新。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就要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中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一名合格的教师,不管有没有人听课,总是力求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优秀教师正是依靠这种通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踏入教学的艺术殿堂。所以希望早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应象优秀教师那样,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教学上走自己的路,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教学的最终效果才能体现在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上。

 
    附件:
Copyright @ 2015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21123号 技术支持: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大刘寺 电话:0519-86737980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