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育新课标 实践课程新理念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10月05日
学习体育新课标 实践课程新理念
学习体育新课标 实践课程新理念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习体育新课标,实践课程新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中应做到的。为适应新课程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我近年来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改变教学分组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么是按高矮分组,要么按男女分组,要么是平均分若干组,比较死板。而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就可利用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通过小组分组形式的重新组合,在分组上来个创新,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

(一)强弱搭配分组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和对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强弱搭配。在学习中通过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由于动作掌握较难,如果只由教师进行辅导,则时间会来不及,而且仍有许多学生得不到指导,我就把篮球队员及完成好的学生跟完成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让优生对差生进行示范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而好的同学通过对他人的指导,也使自己明白了哪些地方容易出错,更加提高了动作质量。另外,在接力跑等比赛项目中,强弱生搭配也有助于比赛的公平,还能更好地激发团队凝聚力。

(二)自由组合分组

小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有自己的交际圈子,总是爱同要好的同学在一起活动。在教学中,可改变旧的分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共同完成奋斗目标,以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游戏教学中,这种分组方式非常受学生欢迎。

(三)分层次分组

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对技术的接受掌握程度也不同。如果不管这些差异,对整个班学生进行“统一层次”的教育,则会出现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局面。因此,在一些项目的教学中,可按学生的差异大致分成不同层次的若干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区别对待。处于较低层次的学生经过努力,进步了,便可到高一层次中去。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例如,在“前滚翻”的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明显,有的学生完成得很好,有的却完成不了。我在教学中,先观察差异,然后把学生分为3组,第一组为不能完成的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动作,不考虑质量;第二组为完成一般的学生,如滚翻不正,滚翻后不能成蹲撑等,要求他们提高动作质量;第三组完成较好的学生,我对他们的要求较高,要求他们动作完成得迅速、标准、优美。在分组的基础上,再进行有代表性的个别辅导。学生通过努力后有进步,可进行换组。这样,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在教学中鼓励积极,表扬先进,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二、创设课堂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示范和讲解只是教学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还要设置情境,给学生创造身体活动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小学生直观形象思维高于抽象逻辑思维,模仿能力强于理解能力,并且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应遵循儿童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把体育课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可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让学生模仿“兔跳”和“蛙跳”的动作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又如,在游戏“跳进去拍人(追逐拍打游戏)”中,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为素材,对游戏创设情境,将游戏过程的追拍者比为孙悟空,其他人是天兵天将,游戏中一会儿是一个孙大圣和天兵厮杀,一会儿又是多个孙悟空与天兵追逐(教师调控),并且运用电教手段,以电视剧《西游记》的歌曲为背景,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于故事情境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编活动内容

“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过去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一堂体育课上,我让学生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表现“忽然间遇上倾盆大雨”的局面鼓励学和积极创新,最好不要雷同,并给他们1分钟准备时间。练习口令下达后,有些学生拉着“货物”急速跑向“安全区”,有些学生以跳跃的形式越过“雨水汇成的小溪”,还有些学生则一边学小动物跑和跳,一边口里喊着“下大雨了,快回家吧!”如此等等,在各显神通的瞬间,不但他们的力量、速度、弹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发挥“导演”的角色,充分让学生自行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然,教师要对活动形式新颖、创新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个别有困难或游戏活动缺乏新意的小组进行点拨、启发和帮助。这样,有效地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四、改变考核评价制度,促进每个学生发展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尤其在体育教学中,如果只考虑运动成绩,学生受先天、后天等众多条件制约,有时虽然通过努力,体育成绩也不一定会进步,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平时也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但由于身体素质好,体育成绩也很好,实在有失公允。因此,体育课的考核评价制度更需要改革,不能只凭运动能力的水平来进行考核评价。改革的目的是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淡化分数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消除分数对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在各学科已实行了考核等级制,我针对体育课特点,对等级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除了体育常识、运动水平、技能技巧、出勤表现等外,增加了“自选强项”,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将等级制“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改为“优秀”(90~100分)“良好”(75~89分)、“合格”(60~74分)、“待合格”(60分以下)四个档次。实践中,各项目的评价只对学生公布等级的档次,而不直接公布具体分数。这样,减少分数的负面影响,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和自尊心,达到全面、中肯地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体育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课程理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不断深化新课程的改革,使体育这门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附件:
Copyright @ 2015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21123号 技术支持:支持:万兆科技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大刘寺 电话:0519-86737980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