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的收获 1、进一步深入理解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的建设人才的教育。人的综合素质既包括知识、技能素质,也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要有创造能力,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包括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哲学思辨品质;包括人的远大理想信念和科学世界观基础;包括开拓进取的观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等等,而所有这些都是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内容,从这里可让人体会到“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科学发明本身可能并不具有道德的意义,但是科学精神却完全具有道德的意义。科学精神的贫困构成了科学革命和创新成果的思维背景,因而他们只能把科学理解为一种对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研究,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从外部把握自然、把握社会的一种努力。我们曾对初一某班42名学生作过一次调查和讨论。题目很简单:“你认为是多读一点书好还是少读一点书好?”答案令人惊奇,竟有19名同学(占总人数的45%)认为少读书好。理由可归纳为两条“(1)都去读了大学,谁来农村种地。(2)现在大学毕业生很多找不到工作,还去读啥书?这些学生的答案是农村中一些人员思想的反映,这恰恰是科学精神贫困的真实写照。我们对这19名同学作进一步的了解,他们正是班级内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同学。从这里也可看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与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是相辅相成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是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服务的,因此,作为能够称之为人才的人,他们不仅是科学意义的缔造者,也应该是人生意义的缔造者,只有对人类和社会的命运有深切的把握和关心,才能对人类的科学问题保持有高度的敏感和清醒的认识,才能赋予那些科学公式、计算、猜想以活生生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认识我们的素质教育,那就是:我们既要加强知识和技能素质的培养,更要相应地加强科学精神的培养,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健全的人格和哲学思辨能力等等。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促进体验,实现内化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有人把过去德育教育的方式称之为不道德的德育教育。因为灌输式的道德说教违背了教育者的意志,不受欢迎,成效甚微,浪费了学生的青春年华,这当然是一种十足的不道德行为。人本学派的一个观点是:脱离了感情的智慧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为了全人格的发展,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相结合,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进行的是一种“颈部以上“的学习,它只强调记忆、认知、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情绪和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业成绩和心智发展。 许多成功的德育活动往往抓住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促进体验、实现内化。 创设情境:根据某个教育目的,从学生现有的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媒介,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场境,以便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激发情感:针对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里特点,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比较容易反映出来,但情绪维持时间不长,且极不稳定。因此通过适当的教育情境,引发出学生一定的情绪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阶段。 促进体验:教师引导得法,才能促进学生的体验。体验是人们的亲历感受,主要有实际体验和心灵体验两类。但不管是哪一类,学生都必须把适时的感受与本身原有的经验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新的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将学生原有的经验挖掘出来,从而促进两者的结合。 实现内化:教师应帮助学生将新的体验进行比较、概括、分析、综合,实现道德认知的新的构建,从而形成新的、稳定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 教师的德性修养得到加强,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校发展显著。 学校有收获: 我校秉承德育为先,以德促智的办学理念,重视德育教育。学校先后被评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武进区行风建设先进学校、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德育先进学校、十佳“312”教育均衡发展突出贡献学校;获得常州市第四届“生命之水”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获武进区中小学“中华诵?爱我祖国爱我家乡”经典诵读比赛二等奖;获生命教育展评武进区一等奖,常州市示范奖;2012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网站评比结果二等奖;2012、2013两学年我校在武进区2011—2012学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素质教育质量评估中荣获二等奖,2013年初三(2)班获常州市教育系统红旗团支部;2013年武进区中小学生命教育周精品活动展评优秀奖。2014年初三(1)班获常州市教育系统红旗团支部称号。2013-2017年周期武进区体育特色学校评估三等奖。2014年武进区中小学“低碳德育工程”优秀项目评选获特色奖。武进区“学习雷锋好榜样”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 教师得发展: 通过努力,老师们加强了自身的学习,在强化德育研究的同时,不断更育人理念,在互帮互助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一支“团结、务实、敬业、创新”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梅彩虹、王晓峰李 燕、陈剑获常州市第四届“生命之水”主题教育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杨黎、梅彩虹老师获2012年常州市学校生命教育优秀成果评选结果(主题班会方案)二等奖;唐莉敏老师获2012年常州市学校常规德育活动创新案例二等奖;唐莉敏老师《学生是老师最大的财富》在2012年度武进区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评比中分获二等奖;王晓峰老师《传承“诚毅校训”,优化德育特色,发展校园文化》获武进区第三届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方案三等奖;王晓峰老师《心美,一切皆美——例谈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获区年会德育论文一等奖;唐莉敏老师《学生是老师最大的财富》获区年会德育论文二等奖;杨黎老师《三段式“小组合作管理”成长阶梯初探——加速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获区年会德育论文二等奖;王晓峰、杨黎老师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数字化优质资源评比教案组二等奖;张明星老师在常州市常州市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比中获入围奖;张明星老师、唐莉敏被评为常州市优秀班主任;秦艳老师《取多媒体技术之优势,去化学教学课堂之糟粕》在2012年度常州市教育学会论文三等奖;殷微萍老师《用心浇灌道德之花,浅谈多媒体在少先队活动中的运用》在2012年度武进区少先队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储晓中老师在武进区第六届校园DV大赛《团结友爱,共建和谐班级》三等奖;吴秀兰老师《导读、导情、导思、导行——班主任引导艺术初探》获2013年度中小学德育论文评比一等奖;吴秀兰老师《让信息技术在生本课堂上绽放华彩》获2013年度武进区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薛姣老师获2013年度教育技术能手比赛三等奖;杨黎老师获常州市民学习之星提名奖。 学生更优秀: 多年来学校秉承德育为先,以德促智的育人理念,依托课题研究大力开展学生文化社团、兴趣小组活动,努力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互相合作、奋勇争先的品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掘学生潜能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校继续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心地淳朴善良,待人热情大方,师生和谐相处,同学间彬彬有礼,文明礼仪在校园中蔚然成风。我校学生虽生在农村,但有着积极参与,奋勇拼搏的精神,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主题班会《撑起一把平安伞》,在武进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评比中获一等奖;《沟通——打开心灵之窗》生命教育主题班会获常州市生命教育主题班会方案一等奖。学校先后获常州市青少年举重比赛初中组团体第二名,武进区运动会青少年篮球比赛女队获第二名、男队获第五名。武进区第二届中小学生航空模型团体三等奖。武进区中小学舞蹈比赛获三等奖,武进区校园DV大赛评比优秀奖。区读书征文比赛一等奖。多名学生在区征文、作文比赛中获奖。常州市女篮二等奖、武进区一等奖,区田径运动会第三名,区踢毽团体第六名,区跳绳团体第三名,区象围棋团体第六名,区优秀团队观摩活动评比一等奖,多名学生在征文写作、金钥匙、电脑制作、航模等比赛中获奖。武进区中小学生命教育展评一等奖、常州市示范奖。武进区青少年“走向海洋”读书教育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吕佳佳同学获武进区“学习雷锋好榜样”读书活动征文作品初中组一等奖,陈雅琪、储佳瑞、庄颖彬、胡蝶、储宇洋、王颖、刘情情、单玲等同学在江苏省中小学“我家幸福年”电子报、手抄报评比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蒋枪同学在2013年武进区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评选一等奖;周俊任同学获2013年武进区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评选三等奖;李德奥获2013年武进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三等奖;单玲同学获武进区中小学生“寻找身边的建筑垃圾”主题摄影征文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