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可燎原 | ||||||||
|
||||||||
星火可燎原 坂上初级中学 初二(1) 杨普球 指导老师 张丽萍 青山,绿水,苍穹……洪钟鸣鸣,钟声悠悠,浑浑之势,嘹亮了东方,如血的残阳化为永恒,万古不变…… 经历了严寒与酷暑,经历了风霜与雪雨,经历了生死交响曲,红军战士,犹如那傲然挺立的雄狮,威武而庄严。他们永远是人民心中的朝阳,虽血染东方,却浩气永存;虽火似星点,却燎原万里。 他们的足迹是那般长,那般远,让天公折腰,让地母俯首。 1933年,蒋介石调集10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党中央领导人执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战士苦战一年,但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从中央苏区出发,踏上了漫漫长征路。湘江之战,五万红军血染沙场;遵义大会,使红军转危为安;声东却击西,四渡滔滔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包围圈;抢渡大渡桥,飞夺泸定桥。雪山莽莽,草地茫茫,四伏危机。红军当乃真英雄,勇闯北上。天路虽难,却不使英雄折腰;粮虽奇缺,却不使英雄俯首。挖野菜、吃草根、啃皮带……“不”,“不”,一万个“不”,他们不低头,不皱眉,不折腰,不退缩,不怕死,只怕人民受苦,国家受难,便一个个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似巨人一般,顶天立地,纵横神州十一省,长驱两万五千里。1935年10月,红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三大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他们的精神是那么伟大,那么荡气回肠,天地间,浑然一气…… 红军长征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信正义必然会胜利;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乐观向上;就是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无坚不摧;就是军民紧密团结、生死相依,艰苦奋斗;就是独立自主,从实际出发。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长征”未结,我们仍需努力。 长征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给我们铸造、留存的精神瑰宝。它是让祖国腾达富强的精神力量。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现在正处于关键时期,而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便是新的长征。作为青少年,我们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千万不要身肩重任而不自知。我们要纪念长征胜利,不仅要以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气概而骄傲,更要从中理解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千万不要在舒适的生活中唤散了意志,懈怠了奋斗精神,当然,我们不必要挖野菜、吃草根,啃皮带,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自强不息,学习长征精神,掌握科学文化,学会求知做事,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现代公民,要团结一致,彻底改变原有的落后面貌。 时代在飞速进步,预示着我们的任务更重,现在,我们必须抓紧现有的时间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有用的技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我相信,新世纪的中国青少年定会成为新长征的胜利者,我们是又一代“星火”,虽渺小,但不怕雪雨的“袭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