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学生园地>>学生作品>>生活中的希望
生活中的希望
录入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8年03月30日

生活中的希望

 

坂上初级中学 初一(4)班 庄铭迪  辅导老师:杨黎

 

好书如挚友,这句话说得没错,我最近也刚读了一本好书。这本书,一直收藏在我的书柜里。在我遇到困难时,它激励着我;在我遇到挫折时,它鼓励着我。它的力量,足以让一个失败者重新找到梦想,足以让一个绝望者重新找到希望。它就是——《鲁宾逊漂流记》。

这本书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鲁宾逊出生在英国一个很体面的中级家庭,生活很富裕,可他经不住外面的诱惑,身无知识的他偷偷背着父亲独自一人出去航海了,但是,他在海上却遇到了海盗,由于鲁宾逊乘坐的船上人员不多,火炮也不多,所以在与海盗的激战中,他成了海盗的俘虏,海盗们并没有杀了他,而是叫他帮他们干活。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还有希望,于是,他便努力争取机会出海,以寻找脱逃之机。在这期间,他还认识了一个朋友——佐立。这个小孩答应帮助他逃跑,但要带上他一起逃走,鲁宾逊答应了他。终于有一天,在佐立的帮助下,他终于逃走了。由于害怕海盗们再追上来,他带着佐立一直航行,一直没有停。直到他们发现一艘葡萄牙船时,鲁宾逊又与船主成了好朋友。那位好心的船主带上他们一起上了巴西大陆。在这块土地上,鲁宾逊受到了当地黑人的热情招待,并在那位船主的帮助下,在巴西开了一个植物园,赚了许多钱,也在当地安居了下来。日子久了,一股航海的念头有在他的脑海中显现,这也同时注定了他的不幸的一生,他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星期后,他与那位船主又再次出海,可是,这一次,他们遇到了始料未及的大风浪,在这次风浪后,船主与其他船员都葬身在了大海中,鲁宾逊也被冲上了一个孤岛。当他醒来后,他发现自己已经被困孤岛,可在这时,他有同时选择了坚强,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六年的孤岛生活。在这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经历了生死的考验,经历了病痛的折磨,经历了野人的袭击,经历了孤单无助的寂寞与挣扎。但,他是不会被这些挫折所吓倒,凭着这股常人难以想像的毅力,在二十六年后的某一天,他又奇迹的发现一艘英国船,并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这个故事是不是也吸引了你?的确,这本书该人的震撼,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精彩,而且还是它所包含的精神内涵直接冲击着人的内心。这本书的作者丹尼尔.笛福也说过:“人处在困境时,越是害怕,就越可能失去生命。”

《鲁宾逊漂流记》最精彩的部分是在他在孤岛的二十六年的生活历程。船搁浅后,他先是想到了自己应该先去穿上看看有没有自己在岛上必须用的东西。他想到了自己并非立刻就能获救,而是自己可能永远要生活在孤岛上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许很难做到他那样。如果自己一直要生活在孤岛上,那就需要解决食物、饮水、住宿、生活等问题。所以他决定一定要在船上找到一些。所幸的是,他不仅在离自己不远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面包、火药、斧头、锤子、枪支弹药等东西,还找到了一些麦种、烟草、朗姆酒,还有几本《圣经》。这些足以使他暂时不会被目前的问题难倒(除了住宿)。这里靠海,应该会有淡水、海生动物等,海龟是有的,但淡水没找到,可他发现了绵羊,这就可以喝羊奶了。有些食物要煮,那就需要锅子,于是他又开始动手制作家具。最后还有住宿的问题,他在海边修筑了一个草屋(因为靠海可以发现船只),为了抵御野兽和野人的袭击,他又改进了房子。有一次,他还的了疟疾,差一点死掉,在病中,他一直祈祷上帝来帮助他,他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父亲的话灵验了,如果我当初听父亲的话,也许不会变成这样······”上帝还是眷顾了他,让他脱离了病魔,他也知道,在雨季呆在外面最容易生病,他也永远记住了《圣经》里的话:我必搭救你。最后,他还救下了一个即将被野人吃掉的野人“星期五”,从此,“星期五”成了他最忠实的仆人、伙伴,他的寂寞感也从此消失。

从这些事情来看,鲁宾逊的确是拥有非凡的勇气与毅力,他也应该成为我们心中的榜样。在困难中,我们要想到他的坚强;在失败后,我们更要想到他的坚定。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如此。中国的富强,和邓小平爷爷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系甚密。邓小平爷爷从小就爱学习,有志气,在遇到困难时总是挺身而出,失败时从不气馁。因此,他很早就被入选为共青团员,成了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最后,经历了种种磨难,他当上了国家领导人,于是,他有不断探索如何强国富国,凭着他的智慧和不懈努力,香港和澳门回到了梦寐以求的祖国,如今的中国,就像一个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们还是学生,也许做不到鲁宾逊和邓小平爷爷那样,但是,只要我们多一份勇气,多一份毅,多一份坚韧,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智慧,我们就一定会和他们一样去的光辉的成就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大刘寺 电话:0519-8673798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