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系列问答(三) | ||||||||
|
||||||||
十三、高效课堂下“讲”与“教”如何结合?主要有哪几方面的准备? 讲:一是老师的点拨,指导,二是学生的自主的展示。 教:是老师利用工具引领同学学习,并获取能力。(以下主要讲老师的讲与教) 高效课堂下的老师是主导,要教师少说,但决不是不说,这就会用到讲,当学生讨论时,他们的对话是平面的,这个时候,老师要到小组去指导,此时要讲,讲方法,讲理解,讲思路,短而精。当同学展示时,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无法确定时,老师则站在更高层次上点拨,讲解知识要领,技能与方法。单元论坛课对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树的时候,老师的总结也要讲,让知识形成系统,强调重难点,注重能力的培养。 教则是老师的引领作用,讲学稿的设计思想一定体现出教方法,让同学们形成能力,课堂环节的安排也是教,是教给同学们一种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的点拨与指导更是教,侧重于理解与方法,只是教的不是知识,是技能,是方法,导的不是答案,是思想,是思路。其中也包括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展示课上,教师也要教,教合作,教分配方法,教怎样倾听,教怎样整理,教怎样识记等。 准备的方面: 1.导学案的设计要精,尤其是学法指导。 2.课下必须要有全面的知识储备。 3.合理而详尽的预设课堂环节。 4.精确的预设在哪里要点拨,在哪里要精讲。 5.提升课堂驾驭的能力,关注每个同学,提高投入度。 6.熟练掌握高效课堂的操作技巧。 7.合理而实效的利用科代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十四、高效课堂下的“预设”与“生成”是如何实现的?师生各自要做哪些工作? 预设的实现: 1.学案的设计: 老师们课程重难点及知识点以预习内容的形式编写成学案,学生在上课前根据学案内容认真的预习,以自己的理解完成老师们预设的内容,总的来说就是“预习前置”。 2.备课完成预设: 1)确定备课人。 2)主备人设计学案。 3)主备人通过集体备课说学案,大家集思广益改学案,形成统一内容。 4)定稿,印刷。 3.教师要对成形的学案进行详尽的个性解读,以适合自己班级内的学生,形成教学案。 4.教师到小组进行展前指导也是预设的一部分。 成果的生成:课上进行生成的部分 1.整体讨论交流: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讨论交流预习内容,求同存异,互相质疑,生成部分知识内容。 2.重点讨论交流:针对老师分配给的重点内容讨论交流,组内达成共识,生成标准内容。3.展示交流:将本组生成的东西拿到全班上与大家共享,就是展示,获得同学们的点评与老师点拨,最终生成知识。 4.课下积累:课下将所得积累,整理最终生成自己要获得的技能。 老师要做好: 1.认真备课,设计学案。 2.学案的设计要精细化,有层次,有扶手,实用。 3.提前做好解读,在哪里要点拨,在哪里要追问与质疑。储备丰富的知识。 4.做好学案的检查与整理,以保障预设的效果。 学生要做好: 1.完成学案,做好预习。 2.课上积极参加到小组讨论之中,纠正与提议。 3.积极展示与点评补充。 4.完善好学案内容(最好使用双色笔) 5.保存好学案,以备复习。 十五、如何处理课堂上“活”与“实”的关系? 对于解决课堂上“活”与“实”的关系以及乱中有序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①加大检查力度。争取做到每节课都有检查。当堂做,当堂查,当堂改。不过关的作好跟踪,直到过关为止。 ②加大提问的力度。学生在展示环节中,学生提问学生。对于回答不过关者,在学习小组量化评比中扣5分,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与听课效果。 ③让后1/3的学生进行展示。在展示时,通过这些同学的表现来评价小组。这就要求组长提前给待转化生同学进行讲解,帮扶,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及时鼓励与表扬。 ④每个题目展示完后,给学生留反思的时间,让他们能够进行思路整理。 ⑤整理纠错笔记,让学生做好反思。找准错误的原因,进行剖析总结。 ⑥限时做选择题,让学生掌握一些作题技巧及作题方法。 ⑦在展示时,对于每种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作题方法与技巧。 十六、改革初期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老师可以先找一部分比较活跃的、乐于帮助别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让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逐一带动不想说的、内向的学生。 2.做好学生的赏识评价,鼓励学生们多参与课堂,让学生树立一种参与无错的意识,并要求学生不要对回答错的学生进行嘲笑。对学生的赏识方式可以采用这样几种方式:写赏识评价语,可以在书面上或黑板的评价板块上对某些同学的进行赏识,表扬某某同学进步很大;利用照片进行赏识,可以选择班级前15名,进步大的10名同学,单科状元、优秀组长、优秀课代表,珍惜时间的榜样、乐于助人的榜样、积极的榜样、刻苦的榜样、态度变化的榜样等等;对于变化特别大的同学进行物质奖励等等。 十七、针对后进生的信心不足怎么处理,如何对待后进生? 学习成绩不好,并一定其他方面不优秀。老师应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力度,多指导、多激励、多赏识,及时发现赏识学生的闪光点,并让学生感觉到带给的成就感、被尊重感,提高激情,逐渐引入课堂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轻松地环境。减轻后进生的自卑感、压抑感、在积极、民主、安全的环境下,他们才愿意展现自我、打开胸怀。 2.帮助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远期目标很重要,近期目标更重要,帮助他们制定容易实现的目标,使他们相对容易的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自信源于成功,成功的体验让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的同时更可以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3.多为后进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无论是导学案的设计中,还是预习、展示环节中,一定要为后进生留下充分的展示机会,避免优等生挤占后进生的空间,给他们展示的舞台。 4.建立帮扶小对子。 5.从评价标准的制订上为后进生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对后进生有所侧重和倾斜,使他们的点滴表现能通过显性的评价体现出来。 十八、关于后进生的转化,在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中应该怎么体现? (1)预习环节。通过小组结成的帮扶对子进行兵教兵。让这些同学在预习时就被关注,使这些同学能够听懂、学会,掌握知识,收获成功和快乐。老师在巡视过程中也需要重点关注这些同学的学习效果,及时做好个别指导。 (2)展示环节。一方面要限制优秀学生的课堂参与次数,班中的优秀学生一节课最多参与两次。将更多的机会让出来,让这些待转化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我们对于能够比较成功参加课堂展示的后进生给予进行更大的表扬和赏识。 (3)反馈环节。主要让成绩相对比较弱的同学,在反馈课上利用板面进行反馈。出现错误,老师可以及时进行指导,发现进步,及时进行表扬。通过这种方式,使差生天天都在转化中,天天都在帮扶中。 十九、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高效课堂能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答: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难以长时间保持,传统课堂老师讲学生听很难解决这一问题,而高效课堂上学生动起来、活起来、思考起来、书写起来,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动觉等各种感知觉,肢体和大脑同时活跃起来。完全能够解决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问题。因为注意力无法持久的原因就是注意的对象太单调,学生个体长时间处于同一状态,容易疲劳。而高效课堂的学习内容、方式随时调整,解决了注意对象单调的问题。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解决了单靠一种感觉器官而导致疲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