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
录入者: 佚名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1年10月25日

市别_常州市_编号SJ-40

 

 

 

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

科 研 课 题 申 报 书

 

 

 

 

 

 

 

 

课题名称  《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

课题组负责人     常伟春   

课题所在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2011612日  

 

 

 

 

 

 

 

 

 

 

 

江苏省教育学会秘书处制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

课题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电子信箱

1309491426@{域名已经过期}

邮编

213165

 

 

 

 

姓名

常伟春

性别

出生年月

613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职务

校长

职称

中高

最高学历

硕士

学科专业

教育管理

办公电话

051986731274

手机

13861197172

宅电

86702535

姓名

杨黎

性别

出生年月

83

7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职务

团总支书记

职称

中二

最高学历

本科

学科专业

中文

办公电话

051986731274

手机

15951202035

宅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历

专长

     

朱文妮

743

中高

本科

班级管理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陈剑

6810

中高

本科

思想教育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庄洁

704

中高

本科

班队活动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唐莉敏

819

中二

本科

班队活动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梅彩虹

795

中一

本科

班级管理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储晓中

7011

中一

本科

教育技术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王晓峰

795

中一

本科

班级管理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王猛

748

中一

本科

心理教育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严小微

856

中二

本科

思想教育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刘四春

8610

中二

本科

德育管理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吴秀兰

795

中二

本科

班队活动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李惠芬

775

中一

本科

班级管理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预期主要成果

A、专著;B、论文;C、研究报告;D、其它

经费来源及数额

学校行政全额拨款、20000

预期完成时间

20141

申报途径(市、县学会或专委会名称)

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学会

二、课题论证

1、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课题缘起于下述三个原因:一是社会整体性变革,需要培养和塑造出时代所要求的具有新的素质,新的精神面貌的一代新人。这正是教育,尤其是德育面临的严峻挑战。然而德育的困境与危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为此我国乃至国际上德育界对新形势下的德育理论展来了深入研究,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成就。及时学习并运用这些有益德育理论是我们应尽的职责;二是优化德育过程才能实施有效德育,原来的专题德育活动,存在着“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主题随意,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让科学的德育理论在德育实践中充分展示她的魅力,用先进的教学设计理论来指导、规划初中专题德育活动的设计及其实践,以提高德育实效;三是我们需要德育水平提高的成功来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我校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初中有效实施全员德育机制的研究》圆满结题,为学校德育工作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成就了学校的发展。学校成为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农村优质学校,课题研究无疑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次我们将继续发挥德育的成功效应,促进学校各方面建设。

《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的理论价值有三点:

1)使德育实践活动的“灵魂内核”更加充实。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盲目的实践。人的行动受其思想的支配,因此思想是人的灵魂,而正确的理论则是思想的核心,即人的“灵魂内核”。尤其在德育改革的实践中,只有使“灵魂内核”不断充实,即新的德育基础理论更加丰富完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代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从多学科整合的角度研究道德教育,从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教育学以及宗教等全方位审视道德教育,这会使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不可能对方方面面都照顾周到,但是对几个主要方面是绝不违避的。我们认为道德哲学、道德心理学、道德文化,道德认知与情感等都是应该掌握的道德理论。例如道德哲学主要考虑道德发展应该是什么问题。它一方面利用哲学的方法,发挥哲学的批判功能解决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对各种德育计划、理想和实施计划进行理智的批判性检验,从而提出可供参考的模式和建议;另一方面则通过对道德,德育领域基本概念的澄清以及对道德 ,德育性质的广泛讨论,对德育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道德心理学则关心道德主体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如何根据道德哲学确定道德标准进行思维和行动,从而决定德育方法等等。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些道德基础理论并付诸实践,德育实践的灵魂内核才会充实。

2)使教学设计这盏德育实践过程的指路明灯更加明亮。把确定了的道德理论应用于实践,就需要确定计划,程序和方法。而这一活动过程正是教育设计(或称教学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提出了六个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构建(而非完成教学目标)。从这六大设计原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设计出来的专题德育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创设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构建活动环境的四个主要部分,最后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实现道德认知,情感态度的意义建构,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显然教学设计理念为专题德育活动指明了方向途径。

3)构建“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的过程模式。使德育理论的实践方法上有一定的发展和突破。

在现代教学设计的研究中,过程模式是一种与教学实践最贴近,概括性水平最低的模式,它以经验性知识及其他相关理论与模式为基础,通过直观易懂方式,具体描述如何解决一个特定问题。美国丽塔.·里奇教授归纳出了系统设计六要素:确定学习者需要;②确定总目标与具体目标;③建立评估程序;④设计、选择传递途径;⑤试用教学系统;⑥安置并维持系统。

六要素与相应教学任务

要素

对应的教学事件

确定学习者需要

需要评估、问题界定、能力或训练要求

确定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形成笼统的目标,并以可观察的行为动词详细界定子目标分,分析所需的技能或学习类型的目标与子目标,为促进学习对目标与子目标进行排序

建立评估程序

形成与目标、子目标匹配的前测与后测

设计、选择传递途径

根据学科与学习者需要形成教学策略,为实施教学策略选择合适媒体。

在教学策略基础上开发课件,考虑其它可行的教学方法

试行教学系统

在学习者中试用所设计的课件

诊断学习及课件失败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课件作出修正

安置与维持系统

对系统或环境作出描述,并确定其限制因素,为安置、维护系统开发材料与程序,并定期修改教学活动

分析教学方案的费用

 

不同的系统过程模式,只不过是根据不同应用情境与教学目标,在六要素的排序与侧重点上有所差异。

里奇构建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对我们构建“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的过程模式极有参考价值,但不能全部照搬。我们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结合自我实践经验重新建模,将是对德育理论发展的贡献。

《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的实践价值也有三点:

1)为初中德育生活化开创了一条康庄大道。

青少年学生跟我们成年人一道共同面对着一个复杂多变、信息量大、传递快的社会。好的、坏的、积极的、消极的各类社会现象时刻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育人不再是传统的灌输,互动,交流成为德育方式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现代设计理念指导下的专题德育活动将大放异彩。从学生的生活中来,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这成为德育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德育要解决的问题一清二楚,德育的过程就是师生的生命活动,德育的效果即是师生生活中的意识、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变化。从此德育困境得到缓解。

2)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德育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是具有生命意识的、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的人。德育活动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自我的过程,是学生追求自身发展、追求自身生命价值的活动。这一活动,学生当然是主体,学校教师只是为学生的主体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决不能替代,更不能抑制学生的主题活动。在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运用建构主义心理学原理,通过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协作,会话来帮助学生对活动目标的意义建构,有效地实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题研究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教师素质发展和实现学校更高层次的发展为目标,这就是课题的实践价值。

 

 

 

2、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

 1)、《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第一,系统学习,全面理解,初步掌握和应用道德教育基本理论,能指导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及其实践。主要理论有:德育概念;德育目标和分类;德育过程理论;德育方法及其应用;德育评价等。

    第二,初步了解当前流行的几个主要教学设计流派,重点掌握建构主义设计原理,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构建具有坂中特色的“专题德育活动设计的过程模式”。

第三,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在实践中反复检验专题德育活动设计模式,并通过制订专题德育活动实效评价办法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反馈矫正,以期效果不断提高。

第四,初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新面貌,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分别取得各自的进步。

    上述四方面的目标从理论到实践操作以及应取得的成果都作了规定,比较全面。对于德育成果作定性描述比较确当。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对目前初中德育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以及三方面所具备的德育认识,德育能力、德育效果)。同时再对学校原有的专题德育活动进行调查。(包括内容、形式、方法、效果以及设计情况)分别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既要有事实,有分析,还要依据基本理论及教学设计理论作出评价)

—这是对原有状态进行反思,从而产生一定的认识(好,差,改进设想等)

    第二、专题德育活动设计建模的研究。通过理论探讨,构建专题活动设计的过程模式雏形。再在德育实践中通过一次次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循环往复,通过课题组研讨与同行交流逐步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模型,在一定范围内试行推广,最后邀请专家作出专项鉴定,再大范围推广试行。

                                            ——这是科学建模方式,比较重要

    第三、初中专题德育活动设计模型的实践研究。认真规范过程模式的操作步骤,努力提高每一程序的质量。分设四个子课题组:专题德育活动目标设计的研究;专题德育活动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研究;专题德育活动过程方法与实施策略(包括媒体的选择与应用策略)的研究;专题德育活动实施效果的检测与评价的研究。分别展开精细化研究,写出研究论文及专题德育活动案例。

                                          ——这里只能一般性研究,因无法控制变量

 

 

3、对课题实施过程设计和主要措施的论证:

 1)、课题实施过程主要有:

第一,对当前初中德育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适当的个案调查作补充。重点了解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对德育的态度,德育的能力及成效;另外再对学校原有的专题德育德育活动(如升旗仪式,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生命教育活动,读书活动,主题班、团、队活动等)展开调查。重点是该专题德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实施方法途径,实践效果以及专题德育活动设计情况。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分别写出调查报告(报告中要有分析和改进建议)。

——这是研究前的基础准备工作。

第二,道德教育基本理论学习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学习。请有关专家来校作辅导报告,请本地区名师来校交流对话,在个人自学有关理论著作的基础上,每月集体讨论一次,或者谈体会感想,或者进行专题讨论,在深入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上述两个调查报告,商讨课题研究的阶段行动方案。                                        ——这是理论准备

第三,经集体商讨,初定本校专题德育活动设计的过程模式模型,然后通过多次行动研究来逐步完善模型,每一轮行动研究以两月为一个周期,用一年时间完成,最后写总结报告,初步将模型定型。

第四,设立四个子课题组,对专题德育活动设计模型开展精细化研究。四个子课题分别为:目标设计的研究;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研究;方法与策略的研究;成效的检测与评价研究;收集典型设计案例,撰写相关研究论文,时间也是一年。

第五,总结反思,写出研究报告,整理各种成果资料,准备结题论证。

2)、主要措施

学校主要领导亲任课题组长,把本课题研究工作当作振兴学校的重要工程来抓。

课题研究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紧密结合,校内专职德育工作队伍(班主任,年级组长,队辅导员及主管领导,部门领导等)全部参加研究活动。德育日常行政工作,周工作,月工作,学期工作与课题研究工作同步安排并组织实施。

认真执行学校关于教科研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议制度,检查制度,奖励制度等。

对课题研究骨干分子进行重点入党培养,优秀班主任培养和各类骨干教师培养。

坚持期初有计划,期终有总结评比,将课题研究纳入学校日常工作管理。

 

 

4、对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与能力及科研保障条件的论证:

1)课题组长常伟春,学校校长,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本校“十五、十一五”省教育学会课题组负责人,所负责的课题分别取得省教育学会优秀课题组奖和武进区教科研一等奖的奖励。撰写的科研论文多篇获区、市、省级奖励。

课题主持人张丽萍,学校副校长,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主持参与了多个省、市、区级课题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2)保障条件

①、参与该课题研究的课题组成员队伍年轻,思想意识新,具有多年的教育科研经验,在教学改革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们业务素质过硬,有较高的教科研工作热情,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实施该课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已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并潜心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都为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力量保证。

②该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课题组成员中有多人参与了省、市、区立项的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十一五期间教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和认可,为该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③我校具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领导重视、支持教育科研,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有充足的保障。09年通过优质学校的创建建立了校园网,信息渠道畅通,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此外,学校图书馆图书、报刊、电子读物等藏量丰富,为教师们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研究提供了方便。

④.近几年来学校发展迅速,有专用经费用于聘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座、调研,并对我们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另外学校与上级教研室等部门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单位的领导、专家们对我校教科研及该课题的研究工作非常关心,经常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课题所在单位的意见

 

 

 

 

 

 

 

 

 

                                                   

 

                                                          

                                                  

                           

                                               

四、课题所在市学会、省属专委会或推荐人意见

 

 

 

 

 

 

 

 

 

 

 

 

                                                       

 

 

                                                        

 

 

 

 

五、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评审意见

 

 

 

 

 

 

 

 

 

 

 

 

 

 

                                                

 

六、江苏省教育学会审批意见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大刘寺 电话:0519-8673798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