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12日      点击次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

——对建设书香校园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气氛,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有一切设施,但是,如果没有书,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或者,如果大家都不爱书,对书无动于衷,那么它就还不能成为学校。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书与学校关系的精辟论述。作为培育人的学校确实应该成为一个书香校园,应该把营造校园浓厚的读书气氛,培育师生的读书习惯,作为学校办学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在应试教学的浮躁氛围中,学校本身的读书状况并不容乐观,教师无暇读书,学生轻视读书,校园读书空气淡薄;学生课外阅读缺乏科学指导,几乎处于无组织状态,图书馆基本处于半闲置状态下,大多数中小学图书馆沿用传统的服务手段,工作人员均湮没于大量的、反复的服务性、事务性和维护性的劳动之中;有的校长本身也不读书,只把自己看成单纯的行政管理者:一句话,学校的阅读生态严重失衡,校园缺少书卷气,导致师生视野狭窄,缺少创造精彩人生的原动力。要高位均衡推进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提升教育现代化的实施品质和内涵,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是实现师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工作的支点和路径可以很多,从现状和需要来看,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应该成为丰富提升教育现代化品质和内涵的重要抓手。鉴于以上思考,我对实施区域教育高位均衡推进策略中如何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提出如下建议:
   
一、三维目标:定位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的价值趋向
   
第一维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使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精神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启迪。尤其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具有可持续性接触知识能力,让学习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让学习与学生相伴终生。对学生层面可提 出的重视阅读的标志性口号是:阅读,让我的未来更精彩!
   
第二维目标:让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让阅读成为教师获取知识的源头活水,用阅读提升教师素质,用阅读合理释放工作压力。对教师层面可提出的阅读的标志性口号是:阅读,发展提升我自己!
   
第三维目标:创设学习化、人文化、潜移默化的校园阅读生态环境,让校园充满书香。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阅读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阅读成为每一个校园的一张亮丽名片。对学校层面可提出的阅读标志性口号是构建阅读生态,打造书香校园
   
二、五个结合:拓宽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的方法途径
    1
、把建设书香校园与新课程实验结合起来。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可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计办手抄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举办各种读书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可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能力和批判的精神。
    2
、把建设书香校园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阅读是点亮人生的精神明灯,是构建学生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在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可针对中学生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常规活动和主题活动,开展诸如诚信廉洁善行孝心礼仪宽容等专项读书活动,在浓郁的书香中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得以提高,人格得以完善。
    3
、把建设书香校园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创办特色学校的过程是一个学校提高知名度的过程,是打造学校品牌的过程,而要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关键靠的还是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打造书香校园必须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开展读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阅读政治、历史、地理、科学等多方面的书籍,在潜移默化中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需要、一种学习修养,以此提升学生绩的学习品质,全方位带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
、把建设书香校园与创建和积淀校园文化结合起来。一个真正优秀的学校必然是一个文化土壤丰厚的学校,它能以自己多年积淀起来的独特的文化激励人、感染人、培养人,而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学生也必然是一朵芬芳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奇葩。打造书香校园的过程就是我们创建学校文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培育优良校风的过程,就是不断形成文明、合作、爱心、上进的育人环境的过程。
    5
、把建设书香校园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以前信息和知识的惟一载体是书,随着网络在学校的逐渐普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就增加了,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加大电子图书在图书馆建设中的比重。在实施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化的进程中,我们完全可以结合一网新三机进班级工程和图书管理信息化工程,建立电子阅览室、电子书库,方便师生检索,开阔师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使校园文化增添新的风景。
   
三、七项措施:完善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的保障体系
    1
、指导机构网络化,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组织支持。建立完善从教育局——学校——班级纵向衔接的指导网络,教育局层面可由基教科、研究发展中心和装备站负责,学校层面可由分管校长、职能部门负责,班级层面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干部负责。
    2
、图书资源立体化,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物质保障。学校激活图书室,学校在现有图书资源的基础上逐年购置更新图书,重视报刊杂志的征订,建设学校阅览室,并坚持每天对师生开放两室;设置绿色书屋(图书小超市),为师生选书、购书提供绿色通道;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建立班级自己的图书角,学生毕业后图书转赠下届学生,使班级图书不断积累丰富。同时,建立图书共享机制,开展图书共享,精神共享活动,班级和班级的图书定时进行交流,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图书的作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利用教室走廊等空间资源建立开放式图书架,让学生随手可拿到书,随时可看到书;出台奖励制度,鼓励师生自主订购报刊图书,建立师生个人小书架。
    3
、校园环境人文化,为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浓郁氛围。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增加文化的含量,在校园,在教学楼、餐厅、宿舍的每面墙壁设置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文化牌,借古今中外文化巨人之口告诉学生读书的意义和方法。同时,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两周出一期校园黑板报,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知识,内容上要求把知识性与人文性、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阅读的书页,力求做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
    4
、学生阅读课程化,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时间保证。在每天的时间表里为学生的阅读安排时间,并把阅读课安排在课表里:可以每周从语文课里抽出一节安排为阅读指导课,由语文教师或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指导,或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或向学生推荐介绍阅读材料,或师生交流读书心得等;每天中午,可以安排30分钟的学生自主阅读时间。
    5
、阅读研究课题化,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智力支持。为引导读书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有效深入的展开,要加强学生阅读心理、阅读方法和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并申请有关科研课题。通过打造书香校园活动,力求产生一系列营造阅读生态、建设书香校园的科研成果,给活动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6
、读书活动多样化,为建设书香校园提供动力支撑。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读书成果的平台,以唤起师生阅读的原动力,是打造书香校园的有力支撑。可定期组织诸如此类的活动:两月一次好书大家读图书推荐会;每学期一次书籍告诉我读书知识竞赛;每学期一次请与我分享读书心得交流会;每学期一次诗思飞扬诗歌朗诵会;每学期一次作文竞赛;每月分别一次读书笔记和手抄报展览。此外,还可创办《书香》月刊,定期向师生推介优秀图书,介绍阅读理论,同时,刊登师生的读书心得、优秀习作等。
    7
、评价检测常规化,为建设书香校园建立激励机制。读书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并用评价检测激励机制作保障。教师的读书笔记可由学校教务员每月检查一次,把完成情况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之中。学生的读书笔记每周由语文教师检查一次督促其完成,把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每半学期在学生中评选一次阅读之星,每学期评选一次古诗文诵读之星,每月评选一次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以先进激励引领全校的师生。此外,语文考试中要纳入课外阅读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