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孩子们的“幸福指数”

发布日期:2011年04月11日      点击次数: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长者越俎代庖的结果,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弱了,创新精神少了,实践能力差了,谁之责?“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孩子们准备幸福,不如告诉他们,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需要自己去创造!

 

孩子们的“幸福指数”

 

 

2010年底,在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成都将拟定中小学生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引起媒体热议,几乎众口一词:中小学生负担重、压力大,谁人不知?何谈幸福?也许初衷良好,企望通过指数评价规范包括政府学校在内的教育行为。

专家理解幸福指数应包含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谈及孩子们的幸福,其实有两个问题要解决。

首先,我们没给孩子提供一个幸福的教育。君不见孩子们拎起了拉杆大书包,没了快乐的一年级;减负喊了十多年,学生们并没感受到,睡个“囫囵觉”仍是奢求;整个教育都为那个“分”拼命,家长也得含着泪狠着心施压。为什么?本来,教育就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让他们快乐地长大;孩子们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才能健康成长。求知本来是孩子的强烈欲望,可我们却弄得孩子厌学弃学;向上本来是孩子的本质,可我们却弄得不少孩子胸无大志;健康本来是孩子的必然,可我们却弄得遍地小胖墩小眼镜,心事重重。搞教育的官员、校长、老师、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幸福,该认真反思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为此,教育要还原以人为本,教育者应拿出勇气,从我做起,提供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犹如找一双合脚的鞋。

第二是我们没教给孩子们怎么对待幸福。幸福是成功后愉悦的心理体验。正如贝多芬所言:“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人生会经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沟沟坎坎,比如做一个难题,遇一件难事,吃一点苦头,都需要一种信心、勇气,不屈不挠地战胜它,风雨之后才见彩虹。应该告诉孩子们,不断战胜困难,不断成功,才能不断体验幸福。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苦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劳、刻苦是学生的本分,应视此为乐。但这决不是减负的托词和单纯追分的借口。须注意,孩子们的“学”是广义的。

听大学教授讲了一个故事:刚入大学的一个女生洗头犯了难,无奈,给妈妈打电话:是先放热水呢,还是先放凉水?听来似乎可笑,可此类事太普遍了:孩子们从小碗不刷被不叠衣不洗,父母替代了;课堂上知识掰开揉碎,唯恐讲不全讲不到,孩子的思考余地,老师替代了;那些到社会上劳动、实践,接触大自然的时间少得可怜,不知让谁替代了。长者越俎代庖的结果,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弱了,创新精神少了,实践能力差了,谁之责?“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孩子们准备幸福,不如告诉他们,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需要自己去创造!

(选自2011年2月4日《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