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发布日期:2009年02月22日 点击次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新书简介 2009年第一期
《千年一叹》/余秋雨著 作家出版社 I267/326
本书是日记体散文集。《千年一叹》是余秋雨先生的又一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行程中的经历。在本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
先生在自序中说:“不仅仅是荒原。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幢幢黑影、闪闪目光。硬说自己没有恐惧,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惯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巨构崩坍得如此凄凉。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山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
我们甘愿在毫无保护机制的险境中去面对这一切,就像脱去手套去抚摸它们。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哪些代价是正面的,哪些代价是负面的?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更重要的是,现在世界上生龙活虎的年轻文明,过多少时间,会不会重复多数古代文明的兴亡宿命?整部日记,都贯穿着这种疑问。”
《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郭敬明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I217.2/33
本书是郭敬明继《幻城》之后的第二本书,收录的数十篇文章是郭敬明最为得意的散文,这些书写自我的散文负载深刻的思想内涵,记录了一个敏感而内敛的少年的灵魂深处犹如岩浆一般涌动的情感活动,关于价值观的,关于信念的,关于社会的,关于人生的,关于情感的,有痛苦,有迷惘,也有希望;《幻城》的主要读者群是中学生,而这本新作适合于每一个年龄阶段的读者;对于年轻人或者曾经年轻的人来说,阅读这本书,绝对是一次对心性的冲击和涤荡,绝对会触动自己心灵中的那一页页记忆,让人叹服一个19岁少年的“才情、天趣、知识、智性和创作力”;而且,阅读之余,除了感动和震撼,也不禁有一丝心痛:一个本该快乐的少年为何肩负着那么多沉重的思维,为什么他会有那么强烈的责任感?
《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篇》/ (美)希尔维亚.L.汤普森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G61/11
《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篇》旨在向教师们展示从科学的阅读研究中得出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这项研究成果去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早期阅读。书中设计了许多促进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课堂活动和基于实证研究以及在实际课堂中获得成功的实践。其内容对所有的学生都有帮助,无论是有任何特殊问题或需要的学生,诸如存在诵读困难、基本技能不扎实等问题的学生,还是那些仅仅渴求额外的指导以成为成功读者的学生.《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篇》给教师及管理人员提供经科学证明的阅读方法的重要要素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教授这些要素的方法。
《名叫牛皮的插班生》 /杨红樱 著 接力出版社出版 I287.4/151
内容简介
适合阅读对象:中、小学生
马小跳向他的铁哥们透露,班上要来一个插班生,是一个美国男孩,个头和张达一般高,眼睛像两颗绿色的玻璃弹球,鼻子像悬在脸蛋中间的惊叹号,他的名字叫本……唐飞忍不住就笑了——怎么会有人叫“笨”?真是奇怪呀!更奇怪的是,本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牛皮”。牛皮和丁文涛总说不到一块,和马小跳、唐飞也想的不一样。牛皮邀请马小跳和他的铁哥们去雪山过元旦。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雪崩……
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全18册):
《贪玩老爸》、《轰隆隆老师》、《笨女孩安琪儿》、《四个调皮蛋》、《同桌冤家》、《暑假奇遇》、《天真妈妈》、《漂亮女孩夏林果》、《丁克舅舅》、《宠物集中营》、《小大人丁文涛》、《疯丫头杜真子》、《寻找大熊猫》、《巨人的城堡》、《超级市长》、《跳跳电视台》、《开甲壳虫车的女校长》、《名叫牛皮的插班生》
《在路上》 /(美)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 漓江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路上》是凯鲁亚克的自传性代表作,小说主人公萨尔为了追求个性,与迪安、玛丽卢等几个年轻男女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一路上他们狂喝滥饮,吸大麻,玩女人,高谈东方禅宗,走累了就挡道拦车,夜宿村落,从纽约游荡到旧金山,最后作鸟兽散……《在路上》1957年一经问世即令舆论哗然,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此书影响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被公认为20世纪60年代嬉皮士运动的经典。
作品评价
几代人的圣经:《在路上》 文/陈向军
记得几年前听过一首歌,有几句歌词是这样的:“背起行囊城市已在远方,对你挥挥手,不用说再见……”,这分明是一幅杰克·凯鲁亚克式的“在路上”的典型景观。最初阅读《在路上》一书,我是被作者那种东拉西扯、无所谓、一切都不过如此的语言所吸引,书中散发出的颓废气息很快把读者拉进那垮掉的一群人中,阅读的开始仿佛是一场旅行的开始,带着喜悦的心情欣赏他们漫游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本注定属于年轻人的书。作者曾经借书中迪安之口对萨尔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我想这也正是对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提问,它以无与伦比的诱惑吸引着无数人上路,如今,“在路上”已经成为一种追逐精神自由飞扬的符号,它穿越了几代人,具有了普遍意义。背起行囊激动地上路,探求不可预知的旅途,似乎就可以“掌握开启通向神秘的种种可能和多姿多彩的历练本身之门”,“在路上”更像是一种自我标榜的仪式。
与《在路上》的迪安那伙人所不同的是,今天中国的年轻人相对理性,“垮掉的一代”是颓废地流浪着,今天中国的年轻人是极度渴望自由 。他们从小受到的束缚比较多,所以虽然渴望自由精神,敢于蔑视传统,颠覆经典,恶搞名人,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敢冲破生活,也没有像书中的年轻人那样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界限。但对于一代又一代喜欢《在路上》的读者来说,凯鲁亚克表达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异化、不安和不满,因此这本书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种人生“想象的理想状态和醒悟的自由感觉”。
《在路上》是杰克·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历史事件……小说写得十分出色,是多年前凯鲁亚克本人为主要代表,并称为“垮掉的”那一代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
《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旅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60年中篇小说精选》/主编 牛玉秋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I247.5/482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的优秀中篇小说20篇,
目录:
前言
铁木前传/孙犁
天云山传奇/鲁彦周
那五/邓友梅
美食家/陆文夫
棋王/阿城
小鲍庄/王安忆
黑氏/贾平凹
红高粱/莫言
麦秸垛/铁凝
妻妾成群/苏童
风景/方方
烦恼人生/池莉
祖坟/叶广芩
父亲是个兵/邓一光
玉米/毕飞宇
松鸦为什么鸣叫/陈应松
师兄的透镜/晓航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腿子建
心爱的树/蒋韵
最慢的是活着/乔叶
《幻城》 /郭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