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让走进图书馆成为学生的向往

发布日期:2008年09月10日      点击次数:    作者:王晓峰    来源:坂上初级中学

    作为承载祖国千年文化精髓的学校图书馆,在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学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积极引领,以此实现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淡化功利,让课外阅读多一些憧憬。

       目前的教育,知识本位、功利本位的思想依然相当严重,这一思想在我们的学科教学中的影响可谓无处不在。综观当前学生的阅读世界,我们不能不说由于受考试制度的制约,不免带有许多的功利色彩。如为作文而读书,为竞赛读书,等等。读书的功利化直接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的读书活动呈现出两个极端:一是一部分学生整天钻在考试科目的学习中,无心课外读书活动。一部分学生因作业负担过重,干脆学校图书馆的门都不想进,更不用说读书了。如果这样的现象不加克服,必将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

我们都知道:面向未来的教育应该是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各个岗位能够获得成功并且获得终身发展的教育。要实现这样一种教育理想,我们的学生就不能没有人生的梦想和憧憬。学生的人生梦想和憧憬既来自学校教育中道德层面的引领,更多的则来自学校教学活动中知识探究层面的引领。学校图书馆工作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课外读书实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在学生的生命深处播下理想与追求的种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就是要给学生们多一点憧憬,多一点梦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赏心悦目的乐事。淡化功利,让课外阅读多一些憧憬,就是要让学生认识阅读是赏心悦目的乐事。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一个新的定位,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书籍所体现的人类文化的本质内涵决定了我们的阅读活动的丰富多彩,决定了我们的阅读活动过程完全可以呈现出让我们赏心悦目的过程。在学校图书馆服务工作中,我们就是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理解书籍所蕴涵的人文内涵,让学生去感悟、体验,正是书籍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内涵,使我们的读书活动可以丰富多彩,可以生动活泼,可以使我们的读书活动成为赏心悦目的乐事。

不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作为学校图书馆,既要重视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也要通过读书指导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感受阅读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需要积极地去培养。阅读的兴趣常常来自于文本语言对学习者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愉悦,而所有这些又都来自于学习者自身的阅读体验,因而积极做好阅读推荐工作,让学生多阅读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是培养阅读兴趣的极好途径。

    二、关注过程,让课外阅读多一些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改革把学生学习的目标锁定在三个维度,其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工作实践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在呈现读书过程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读书的独特体验。应该说,学生对读书的独特体验是其人文素养发展提升的最有力的支持。作为学校图书馆服务工作,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最重要的并不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即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只有当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我们都知道,学生课外读书活动的特点之一应该是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离开了这样一个过程,又何谈学生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何谈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何谈“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们关注学生读书活动的过程,就是要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开展好课外读书指导活动,不断优化学生的读书过程,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提升学生的读书品位。开展课外读书指导活动我们有许多传统的好方法,如举办讲座,出刊黑板报、读书笔记专栏等,但还是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比如,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喜欢读书沙龙等活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面对面地进行知识的交流,体验的传达,思想的交锋。

    我总以为,读书的魅力又何止在课堂教学中,它更多的体现在更为深广的课外天地里。学生的课外读书活动常常更能让学生去掘取“第二桶金”、“第三桶金”……同样,以笔者自身的读书体会来说,人文素养的提高更多地得益于课外。以语文学科为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之处,就在于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尤其是课外学习资源。许多时候,学校图书馆的学习资源比课堂教学资源蕴涵更为丰富的人文思想的内涵,让人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力量。作为学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就要重视沟通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关注学生的课外读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实现文化的积淀,在丰厚的文化积淀中实现人文精神的提升。

   三、重视情感,让课外阅读多一些快乐。

我们看到,学生读书活动中养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其实现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图书馆学生服务工作要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就是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读书心理。要让学生明白,我们阅读的文本将承载民族文化,我们的阅读行为将架起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阅读始终将伴随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而读书活动终将会超越文本学习的意义。随着我们知识的累积,视野的拓展,读书终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人生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读书应该成为我们学习中最基本的学习行为。

其次是要让学生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阅读。我们要让学生懂得,阅读是最基本的学习行为。阅读几乎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我们每个人每天的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自然的需要、自然的习惯。每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阅读的状态、阅读的角色,成为阅读行为的主体,成为读书活动的主人。想想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在饭桌上阅读,也可以在马桶上阅读;我们可以边走边阅读,也可以躺在沙发、床上阅读。虽然有些阅读行为不符合用眼卫生等的要求,但却都是实实在在的阅读行为。我们也要让学生懂得,今天的课外阅读,是大阅读学习行为的起步,我们应该努力使今天的学习成为终身学习的一个良好的开端。

    再次是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让学生懂得,随便翻翻也许可以看作一种阅读的风格,但阅读不是一种短时行为。尤其是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特别是将来进入高等教育学习,或进入某一专题性研究的阅读时,要想成就学问,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学习。也只有让阅读成为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才会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正因为如此,当有了一定阅读的基础后,常常需要对自己的阅读有个计划,比如一个学生在某一学期读完一本什么书,背诵多少古诗词等。有计划地阅读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

    是的,当学校图书馆工作能让读书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已成为一项“终身事业”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引领学生快乐地读书,实现人文素养的不断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