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10日 点击次数: 作者:王晓峰 来源:坂上初级中学
凡具备一定规模的中学都设有或大或小的图书馆,而这些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起到了一定的辅助性作用。新时期,在风起云涌的信息化、高新科技的多元化、教学结构的解构的冲击情况下,中学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辅助性作用,如何让中学图书馆的建设更契合新形势的教学需求,本文对此作些浅尝的探讨。
一、传统的管理模式积习成弊
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学图书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使工作人员湮没于大量的、反复的服务性、事务性和维护性的劳动之中,工作既单调又被动。这种单调的书刊借还和坐等读者上门的传统管理模式,远不能发挥中学图书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应该明白,中学图书馆不是过去的藏书楼,它收藏的图书资料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而更主要的是为了满足师生的需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明确三个问题:①学校图书馆的具体方针和任务;②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③学校图书馆的特点与现有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教师的任课情况和科研情况以及团委、学生会和各年级的主要教学活动计划,安排好一学期或一年的图书采购工作。而事实上,我们积习已久的弊端,在日常教学中形成了一汪没有漪涟的死水。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图书馆图书分编工作没有统一标准;工作人员业务水平普遍偏低;学生到馆率普遍较低,书刊得不到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不到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藏书质量没有特色,常常为了评估验收,进行突击应付,没有按教学内容系统地选购图书。就淮安市区中学图书馆来说,大部分图书馆纯是摆设,有的学校虽然统一为学生办理了图书证,但事实上也仅是一种形式而已。
当然造成图书馆不能很好发挥阵地作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原因有多种。就目前中学图书馆存在的情况来看,除极少数重点中学能瞅准信息化行情,加大投资力度,力求将图书馆建设与教学配套发展,而绝大多数中学,特别是边缘地区的学校图书馆由于馆舍、设施、藏书量等发展的不平衡,基本上都存在经费投入不足,在设备和人力资源方面较落后,在发展上滞后,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搜集、储藏、借阅等状态。学校与学校之间没有实现资源共享,图书馆“各自为政”,不能互通有无,不少图书馆追求“小而全”,满足于“自给自足”;有的馆藏丰富,但因存在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本位意识,而不愿把图书资源与他人共享。
二、中学图书馆自动化建设必须契合教学发展方向
我国中学图书馆对计算机的应用起于20世纪90年代,到目前为止,许多省市重点中学已逐步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过渡。中学图书馆自动化的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来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的服务方式,尤其是在采购、流通、分类编目、统计、书目检索、期刊管理等工作环节。它不仅大大缩短了读者查找文献所花的时间,按要求给出最新、最全面、最完善的资料,而且对管理人员来说也可以简化手续、减少错误,使工作更有条理、更规范、更准确、更迅速。根据淮安市当前中学的现状看,市区大部分学校及各县区重点中学基本上配备了计算机,学校图书馆使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已初步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中学图书馆可以先建立一个图书管理系统,配备图书采购、编目、流通、管理、检索子系统。同时加强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保证数据库的规范,争取在全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管理,建立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视听室,让学生进入网络系统,通过光盘、网络检索主要电子图书、专题信息等。
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学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就教师而言,图书馆应逐步建立教师档案.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帮助教师提高教学品位,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实现教有特色。共性服务主要借助“推荐书目~导读”等形式,重点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技术等,让教师了解最新动态,不断充实自己,站在学科的最前沿。对学生而言,由于中学课程结构的发展,确立了由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三部分构成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当前必修课门类很多,选修课程面过窄,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视综合及应用性内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忽视实践等问题。因此,无论自动化图书馆如何发展,图书馆藏书建设必须与学科发展相结合,以适应课程变化,使图书馆与教学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寓“乐”于教,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
1.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图书馆可开展各种形式及规模的系列读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活动中,应对读者加强读书“热点”指导,因势利导地开展读书研讨、读书演讲、知识竞赛、辅导咨询、书评征文等活动,从而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在寓乐于教中健康成长。
2.建立流动图书馆,完善宣传功能。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到读者中去,可开展如下两项服务:①建立流动借书库。及时了解学校教育动态和课堂教学内容,将内容相关的图书和各种教参、资料直接送到各教研室、教室中去,直接送到师生手中开展流动借阅服务。②建立班级图书屋。组织学校各班图书服务员,将本班同学手中闲置的好书收集起来,以班为单位建立一个图书屋,开展班内借阅,或班与班之间交换借阅。这样既丰富了图书借阅,又能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从而完善本馆藏书结构。
3.进行文献检索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高、中等教育之间衔接起来,为学生在校学习获取新的途径,更重要地是进行文献检索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为进一步深造和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在寓“乐”于教中,图书馆应该作出自己的努力。我们可以针对学生普遍痴迷电子网络的猎奇心理,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
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从而使学生坐在教室即可享受博览图书馆图书的捷径,以达到寓“乐”于教的目的。
四、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树立敬业的思想,充分认识图书馆在教学中的作用。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善于学习,扩大知识领域,借鉴先进经验,学会科学管理的手段。学校领导要为管理人员创造进修条件,帮助他们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故而图书管理人员只有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在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掌握计算机与图书管理工作相关系统的应用和维护保养技术以及检索技能,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作用。
其次,作为中学图书馆的管理队伍,一定要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思想.只有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一切用于读者,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做读者要求做的事”的服务宗旨,才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会爱岗敬业。只有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才会真正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忠于职守,热心为广大师生提供文献资料和各种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