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13日 点击次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读书技巧介绍
茅盾:“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它的炼字炼句。”
第一遍:鸟瞰式。一口气把它读完,以获得对全书完整的印象。对书中难点留下记号,以便以后解决。
第二遍:精读式。要逐字逐句,逐段逐章研读,弄懂字面意义,深入理解内容、写法。
第三遍:消化式。经过精读,品味到了作品的佳处,但这仍是作者的东西。要把它化为自身的“血肉”还需要读第三遍,以吸收消化其精华。这时要着重考虑:书中的内容能否为自己所用,可从哪个角度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数学家华罗庚创造了 “ 由厚到薄 ” 读书法
由厚到薄五步读书法
第一步:确定该读的内容
书籍可谓浩瀚无际,最重要的是选择,宜背诵的则背诵,宜精读的则精读,宜粗读的则粗读,不宜读的则不读。
首先要看一下所读之书的目录或者内容提要,然后根据需要确定哪些内容该读,哪些内容不该读。如果全书没有该读的内容,那么这本书也就不要读了。如果是教科书及其参考书,则以老师指导的为主;如果是课外读物,则以行家推荐的名著名篇为主。
若是根据实际需要来加以选择,便实现了广义的 “ 由厚到薄 ” 。
有的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以后,一见书犹如牛见了青草,不分好歹,大吃大嚼。这不好。
第二步:明确重点
对于所学习的一切重点内容及一切应该内储的知识,可用钢笔在底部打上波浪线,或者作出其他标记,还可以书写体会,加眉批。下一步复习时就看这些内容,其他内容可以不看了。
第三步:反复理解、领会、记忆应该内储的内容
刚开始学习时,有一两处不明白、记不住也不要紧,继续往下看,当前后内容贯通以后,自然就大彻大悟了。
第四步:归纳概括
每一章乃至全书学完以后,对应该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整理出来的内容可写在几张纸上,或者抄录在文摘卡上,或者加注眉批,实现 “ 厚本变薄本儿,薄本变张纸儿 ” 的飞跃。同时在此基础上,针对所有应知应会的内容提出若干问题,由自己一一回答。日后复习时方便、省时。
第五步: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
对于文科知识,复习时可以回答第四步所提出的问题为主;对于理科知识,可以解应用题为主。
在 “ 知识爆炸 ” 、 “ 书刊泛滥 ” 的今天,五步读书法中的第一步最为重要。
看书慢的简单解决方法
1.预读--用来对付又长又艰深的阅读材料。
方法:不论是什么文章,先看一下它的开始两大段,接下来看每段的第一句话,最后看一下末尾两大段。
预读显然不能给你每一个细节,不过它能节省你的时间,使你不去看那些你不想看——或者不需要看的东西。
请注意,预读法是让你用来对付那些长而生疏的材料的,对于短小文章,下面有更好的办法。
2.略读——应用于短小简单的文章。
方法:想象你的两只眼睛是两块磁铁,强迫它们很快地在每行字上扫过,每行只去注意几个关键的词。
每个人略读时所选的关键词都不一样,你和我略读同一篇文章时,尽管关键词不全相同,但两人所领会的原文意思会非常相近。
3.组读——满足那些既要高速度,又要高效率的人们。
方法:练习使你的眼睛能够在一瞥中同时看到3~4个字。
开始组读时你的眼睛会觉得不习惯,这是正常的。经过一些练习你就会运用自如了。
阅读一本书,要提出四个基本问题:整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作者细部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你越主动,对自己和书籍的要求越多,获得就越多。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它在回忆我过去读过的一些书,一些作品,好像它想在我的记忆力完全衰退之前,保留下一点美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