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和研究浮沉子 | ||||||||
|
||||||||
制作和研究浮沉子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巩固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和二力平衡的认识。 2. 使学生领会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用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 重点: 1. 浮沉子的制作。 2.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 1. 浮沉子的制作及其原理。 2. 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器材: 大雪碧瓶、口服液小瓶、胶布。 活动过程: 一.活动任务的布置: 1.器材准备:大雪碧瓶、口服液小瓶、胶布或透明胶。 2.演示和说明: (1) 除去口服液小瓶的盖口,用刻度尺在胶布条或透明胶带上作好分度线并标上序号,将它竖贴在口服液小瓶的外壁。 (2) 在大雪碧瓶中灌满水,在口服液小瓶中灌入适量的水,调节水量,使其倒插在大雪碧瓶水中时稍有部分露出。 (3) 将大雪碧瓶中的水倒出一些,封紧大雪碧瓶瓶盖,浮沉子就做好了。 (4) 双手适当挤压雪碧瓶侧壁,可以看到浮沉子下沉和上浮的运动状态和漂浮、悬浮、沉底状态。 4. 布置课前的制作和研究: (1) 口服液小瓶中水量的改变意味着什么? (2) 物体的浮沉条件是什么? (3) 你知道潜水艇是怎样实现浮和沉的吗? (4) 物体浮沉条件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二.课堂交流: 1. 两人一小组,利用自制浮沉子验证问题: (1) 小瓶中水量的改变意味着什么?(小瓶重力改变。) (2) 你根据什么判断小瓶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化?如何变化?(V排) (3) 物体漂浮、悬浮、沉底的条件是什么? (4) 物体上浮、下沉的条件上什么? 2. 问答:课本上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事例?简述原理。 3. 现实中还有哪些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实例?请尽可能多地举出,并简述原理。 4. 实例介绍:我国古代打捞铁牛故事。 5. 问题探讨: (1) 何打捞“中山舰”?请设计一个具体方案。(介绍:利用浮筒打捞沉船技术。) (2) 泡茶时,起初茶叶漂浮,后来有的悬浮,有的沉底,重新向杯中添加开水时,有时会看到有的茶叶又漂浮起来了,你能解释其中的现象吗? (3) 抽水马桶中是怎样控制进水口的开关的? 三.活动评价: 1. 制作完成质量。 2. 举例的多少与实例分析。 3. 活动发言。 四.活动拓展: 自制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