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2007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事迹
录入者: hx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8年05月11日

德国科学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德国科学家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中新网10月10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今天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他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颁奖文告中表示,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格哈德•埃特尔是因为他在表面化学所作的开创性研究。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例如铁为什么生锈、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内催化剂如何工作等。此外,表面化学反应对于许多工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人工肥料的生产。表面化学甚至能解释臭气层破坏,半导体工业也是与表面化学相关联的领域。

  由于半导体工业的发展,现代表面化学于60年代开始出现。格哈德•埃特尔是首批发现新技术潜力的科学家之一。他逐步建立表面化学的研究方法,向人们展示不同实验过程产生表面反应的全貌。这门科学需要先进的真空实验设备,以观察金属上原子和分子层次如何运作,确定何种物质被置入系统。

  格哈德•埃特尔的观察为现化表面化学提供了科学基础,他的方法不仅被用于学术研究而且被用于化学工业研发。格哈德•埃特尔发明的研究方法,基于他对哈伯-博施法的研究,应用哈伯-博施法可以从空气中提取氮,这一点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埃特尔还对铂催化剂上一氧化碳氧化反应进行研究,这种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汽车催化剂中,以过滤汽车产生的废气。

  格哈德•埃特尔,1936年出生于德国的巴特坎施塔特,1965年从慕尼黑技术大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是柏林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的名誉教授。(关新)

  附:哈德·埃特尔因小传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当天恰逢埃特尔的71岁生日。他1936年10月10日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生涯在慕尼黑技术大学度过,并于1965年获博士学位。

  从1973年开始,埃特尔担任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及该校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1986年至2004年,埃特尔出任德国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所长,目前他是这家研究所的名誉教授。

  埃特尔是1988年以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首位德国人。

  获奖感言: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日宣布,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获得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当天恰逢71岁生日的埃特尔说,这是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

  埃特尔对媒体描述自己的获奖感觉时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我(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这份生日大礼让埃特尔感到很意外。他说:“我当然知道我是候选人。但物理奖颁给了一名德国人,所以我以为化学奖不会发给我了。”

  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此前,他的同胞彼得·格林贝格尔刚刚与一名法国科学家分享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大刘寺 电话:0519-8673798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