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里含有些什么化学成分
茶是我国的特产,种类很多,大别分为红茶和绿茶两种。红茶是将茶叶暴晒在日光下或微温后,使茶叶萎软,再搓揉,使它发酵,至茶叶转褐色,再烘焙制成的。绿茶是将新鲜的茶叶炒熬,破坏其中酵素,再搓揉,烘焙成的。红茶和绿茶中所含化学成分相同,不过分量方面略有不同而已。
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茶碱C8H10N4O2·H2O,其他是鞣酸及芳香油等。纯粹的茶碱是白色针状结晶体,有苦味,能够溶解于热水,不易溶于冷水中,所以开水不热,茶叶是泡不下来的。茶碱能够兴奋大脑,使思想灵敏,医药上用它作兴奋、强心、利尿的药剂。它还能够解吗啡或酒精的毒,所以酒醉的人要喝浓茶。鞣酸是制蓝黑墨水及鞣制皮革的原料,也能够溶于热水中,而难溶于冷水。绿茶所含的鞣酸量比红茶多,所以绿茶味比红茶味涩。鞣酸能够使胃液的分泌量减少,阻碍食物的吸收,使大便秘结。
茶所以有香味,就因为其中含有芳香油,芳香油受到高热就挥发变成气体,所以茶能泡不能煮沸。
中国酸雨的问题
在中国的大气污染中,酸雨和浮尘是最主要的污染。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渐增多,酸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现在中国已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地区是长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贵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广东等省。酸雨可对森林植物产生很大的危害。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K、Na、Ca、Mg会释放出来,并随着雨水被淋溶掉,从而使土壤变得贫瘠。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铝元素从稳定态中释放出来,使活性铝增加,土壤中活性铝的增加能严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长。
据初步调查统计,四川盆地受酸雨危害的森林面积最大,约为28万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2%。贵州受害森林面积约为14万公顷。仅西南地区由于酸雨造成生产力下降,共损失木材63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按1998年市场价计算),对南方11个省的估计,酸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
中国对酸雨虽然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但是研究的资金投入、研究规模和研究的深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对酸雨研究投入的资金,不足欧洲的1%。
1999年国务院批复了国家环保局《关于呈报审批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请示》,确定了治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目标和措施,这为酸雨问题的早日解决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