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1(3)2009年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教育技术装备项目计划
录入者: admin 来源: 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09年09月16日

一、 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对照江苏省教育技术装备配备的Ⅱ类标准,坚持一次规划、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构建我校教育技术装备较为完备的工作体系,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水平,逐步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为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技能、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

二、工作目标

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Ⅱ类标准;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和应用同步达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三、项目计划  

1、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我校现有信息技术装备,为了能够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完成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任务,需更新学生计算机约50(按学校现有规模,学生人手一台标准配备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室1个。

2、改造校园网,采用电信光纤接入,按标准添置网络设备和校园服务器,与互联网快速连接,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共享网上教学资源。

3、学校专用教室,按标准配备理、化、生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科技活动室等,同时,还需配备生化准备室和物理准备室。改造学校图书馆,安装图书管理软件,实现图书计算机编目、计算机管理,按江苏省图书配备标准配备图书及图书设备。

4、按省Ⅱ类标准要求配足、配齐各专用教室设施设备和实验仪器,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到100%,分组实验开出率要达到90%以上,争创常州市先进实验室。

5、更新教师计算机室装备及各科室办公用计算机。

6、全校所有教室和各类专用教室配备三机一幕(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电动幕布),所有教室安装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网络信息口,实现班班通。

7、加强学校行政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网站管理系统。继续做好学校网站建设、更新与维护。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研究。建立学校教育信息资源库,并通过网络互联,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四、具体措施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必须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认识。按照上级有关指示和精神,抓好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工作。制定计划,落实责任和任务,落实经费,建设好队伍,促进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上一个新台阶。为确保工作的开展学校成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长:常伟春

副组长:张丽萍

  员:周福良  储晓中

工作小组

  长:张丽萍

  员:周福良  储晓中   王琦  殷微萍  秦燕  刘鸭华 徐全燕

    王 猛 梅彩虹

(二)争取上级部门增加经费投入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往往是技术含量高、更新快、需要经费多。我们将根据我校经济实力,确定建设计划。安排必要的资金装备现代教育技术所需设备,同时,多争取教育局、镇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以保证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的建设

    随着课程改革,教学仪器的更新、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的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巩固提高现有队伍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专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同时,按政策逐步落实教育技术装备人员的待遇。

(四)加强理论和应用研究,把握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方向

    随着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和教材逐步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运用,对教育技术装备的理论和教学应用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纵向和横向交流,积极构建研究、交流、创新、借鉴等平台,提高装备人员和专业教师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能力,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及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技术装备的发展方向,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装备的教学应用水平。

(五)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学校管理改革发展的过程。我们将借鉴我区其它学校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采购、保管、使用、维修的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期限,最大限度地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我校将在明确发展方向后,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置,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装备发展水平,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

 

 

                                                                                                 2009.9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大刘寺 电话:0519-86737980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