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用威严管制到用爱呵护 | ||||||||
|
||||||||
从用威严管制到用爱呵护 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 杨黎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扬风师生好,黎明一生情。 学涯几经年,生伴左右行。 共欢共悲间,同心同意生。 成长不随意,长成天地中。 我叫杨黎,来自坂上中学。这首诗嵌入了我的名字,每句话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杨黎学生共同成长”,自从踏上三尺讲台,我就一直这样鞭策自己。人的本身是没有故事的,但经历成就一首诗,我想用这首诗与大家相识。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从用威严管制到用爱呵护》。 学生时期的我,尊重老师的权威,服从老师的管理。可当我遇到我的90后、00后学生时,他们的个性和主见一时间让我措手不及。作为青年教师,我不可避免的在摸索中前进。 记得在高中实习时,临别那夜,学生和我难分难舍,大家相拥而泣,那时我感觉:让学生喜欢是一个老师最大的成功。 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年,前辈师傅就提醒我,让学生喜欢你之前,先要树立起威严,让学生对你多一份敬畏。于是那一年的我,没有笑容,没有和颜悦色,每天兢兢业业的“管制”着我那四十五个学生,课间进教室——不准吵闹,吃饭陪护着——不许交流,午睡看守着——不能睁眼……学校的值日评分,我们班遥遥领先;班会节目,我们班精彩纷呈……可是,师生间冷冷冰冰,学生们没有了属于他们的纯真和热情。 第二年,我开始转变,我用我的“创新”管理着班级——把行为守则变成“班级公约”,把批评惩罚变成“星光大道”,学生在我五花八门的班级管理措施中,从兴奋配合,到茫然失措,再到最后的“回到起点”。我再一次经历了失败,纵使管理形式新颖别致,也改变不了师生间越拉越大的距离。 2011年,我成为了一个母亲,从此我明白了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台湾著名散文名家张晓风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是啊,这是所有母亲的担心,也应当是我们教师每日自省的内容。 身份的转变,让我转变了工作的思维:教育,应该是一种用心呵护。而呵护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蹲下身来倾听。 当班里有学生和老师发生误会出现厌学情绪时,我和班干部商量后开展了《沟通——打开心灵之窗》主题班会,提供机会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不满,借学生之口教育学生,让更多的孩子学会理解老师。当班里女生出现早恋苗头时,我专门召开女生会议,大方探讨情感问题,用共情取得信任,用真诚引导方向。 班级管理过程中,问题很多;一个班的学生也很多,老师无暇顾及每一个学生,这是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但是师生间的交流沟通不能因此断裂。只要我们能用爱子之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真诚搭建沟通的桥梁,我相信,我们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能任意驰骋,共同守望那幸福的蔚蓝!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