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对学校体育现状的理性思考,努力开发和建设篮球校本课程,争创篮球特色学校 本课题立项伊始,课题组成员分别对学校体育之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并通过相关的教育理论学习,针对各种不同问题,提出各自的解决办法。例如王猛老师和储晓中老师分别对体育课堂的纪律问题、安全问题以及运动损伤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王猛老师还专题对农村中学学生余暇体育行为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得出了比较客观的结论。他认为,学生主观上对余暇体育比较感兴趣,不感兴趣的仅占调查对象人数的5.2%。但由于学习负担重,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真正能参与余暇体育活动的人数极少。另一方面通过对家庭余暇体育情况调查,了解到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家长占被调查人数的66%。其原因除怕影响学习外,还有一个安全因素。至于家长本人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更是堪忧。尽管当前农村各村都建有文体活动广场,篮球场、各种健身器材都有,然而利用率太差。这说明强体健魄是一个全民运动,而学校更是一个关键场所。 学校周边村镇有个趣闻,说是你要找人吗?白发人在田上,黑发人在台上,黄发人在床上。意思是告诉你,年纪大的正在田里干活,青壮年在赌博,年轻人还在睡懒觉。这从某一角度反映了农村的一个不健康现象。但是也不尽然如此,每年在春季或秋季,总是有一个非常热闹的篮球竞赛月。村队、联队、厂队篮球比赛,吸引了众多农民,万户空巷,争相观看。篮球运动以其内涵丰富、形式精彩、对抗激烈的运动形式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戴。学生也不例外。 篮球校本课程是篮球特色学校的生长点。为此课题组成员在学校领导的关怀支持下,积极开展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成立了以校长常伟春为组长的开发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以学校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领导成员和体育组老师为主的编委会。通过共同努力,出版了“中学篮球游戏化校本教材试用本”。经过三年来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补充、修订、完善,现已基本成熟。教材分为理论部分、技能部分、实践部分,共三个部分。设计教学及考核共计18个学时。本教材显著特点是游戏化。如篮球裁判知识游戏化:(1)把裁判手势编成操,(2)裁判知识编成诗歌或顺口溜等等。为了使篮球校本课程常态化,由教务处给各年级统一安排教学课程表,指定各班任课教师,统一进度,统一考核,成绩分别计入相关学生和教师的档案。体育课堂教学、篮球校本课程、每年四月份的篮球文化月为创建篮球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篮球运动的育人策略来源于理论与实践的反复探究 1、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体育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使学生把学习目的、生活目的与建设祖国的远大目标统一起来。启发学生明确认识身体好对学习好、工作好的主要意义,帮助学生形成长远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指引学生的学习,激励他们去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通过反复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为:一个表率,两个讲诉,三个针对。体育教师的表率作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中的示范动作,这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直观形象,应做到规范、迅速、优美;二是优化教师的思想感情、个性、美德、意志等对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影响。两个讲诉是指利用室内体育课的机会既要讲诉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又要讲诉世界上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和事。也就是说既要有爱国主义教育,又要进行国际主义教育。三个针对是指针对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思想品质教育方面着重某个目标。例如针对田径项目,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项目中应着重进行美育教育;在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中除注意提高技能外,应着重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第二个针对是指针对不同的运动环境,培养学生相应的思想品质。如运动场地、设备、气候等条件较差时,应注意防止学生怕苦、怕脏、怕累等情绪。特别是运动队的学生利用寒暑假训练时,更要强化坚强意志的磨练。第三个针对是指教师的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教师要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手段。但总的来说,应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鼓励为主。 2、激发、维护、巩固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迁移能力是实施体育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趋近和积极探究的倾向。体育学习兴趣是在体育学习需要基础上,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与体育学习情绪、情感相联系。兴趣是优化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如何激发、维护、巩固体育学习兴趣?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可从下述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寓教于乐,成功体验等方法均可实现。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如游戏法、情境法、电化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变换条件法等。三是注意评价的即时性、形成性和发展性,让学生的兴趣得到及时强化和拓展延伸。 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指出:“学习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学得知识,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后寄托的柱石。”培养和提高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迁移能力,主要采取下述四点策略。第一,分析动作技能相同或相似因素,合理安排教材顺序,促进技能迁移。例如在技巧教学中,先学习原地前滚翻,紧接着学习远撑前滚翻,最后学习鱼跃前滚翻,就能有利于技能间的相互迁移。而行进间双手低手投篮的教学应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错开安排,以免让负迁移影响教学。第二,科学的讲解示范和合理练习,能促进学生将新的技术与原有技术的密切联系,加快对新学技术的理解消化,产生迁移效应。例如在推铅球教学中,学生由于受到掷实心球的影响,老师做出“抛”的动作。为此教师不仅要讲清推与抛这两个动作概念的区别,还可以让学生练习向前上方冲拳来强化“出手走直线”这一动作要领。第三,引导学生不断通过概念之间比较和鉴别学会思维,通过练习过程中的不断反思和总结学会学习,形成迁移能力。第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足的准备知识是促进学生迁移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3、积极涵养篮球文化,充分发挥篮球文化在学校文化中的巨大作用。 篮球文化在学校文化中的作用主要有五大功能,分别是健身功能,增智功能,娱乐功能,群育功能和教育功能。如何涵养学校篮球文化?我们的做法主要有五点。(1)学好理论。主要有篮球文化、学校文化、特色学校等相关理论,并以此作为我们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2)建好课程。主要有音体美课程、篮球校本课程、校内课外活动课程和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3)探索策略。主要有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策略;发动和组织各级各类的篮球竞赛活动的策略;在相关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强体健魄和健全人格的策略等。这些策略的运用集中体现在学校一年一度的篮球文化月的专项活动中。(4)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前文提及的五方面规章制度,现已基本形成且在执行中。(5)加强领导,强化两支骨干队伍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