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伙伴制 学生成长导师制” | ||||||||
|
||||||||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落实学生成长导师群体负责制,搭建学生成长导师和伙伴平台,鼓励导师进班开展以沟通、理解、帮助为特征的个别教育,推动学生之间开展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学本课堂在教学组织上倡导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建立“一对多”“多对多”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合作意识,促进整体和谐发展。 二、实施“导师制伙伴制”小组合作学习的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品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三、组织和制度保障 1、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组织机构。 (1)学校“两制”小组合作学习工作领导小组。校长郭曙担任组长,副校长王晓峰、马旦宏担任副组长,各处室组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年级组长等任组员。 (2)年级 “两制”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指导小组。年级组长担任组长,各班班主任担任组员。 (3)班级“两制”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指导小组。班主任和各班选聘的导师担任组长,各学习小组成员担任组员。 2、确立班级导师和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学校的需要,每学年开始,学校选聘导师。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结合教师的意愿和学生的意向,每位导师指导一个班级的若干个小组,每组有4-6名受导的学生在导师的组织下,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四、工作要求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重点跟踪的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状况,追踪学生的成长轨迹。 2、建立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月导师进班与所辅导的小组学生交流辅导至少一次,并做好相应记录,并要求合作学习小组组长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学期对小组内每位成员至少一次家访或电话联系,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楚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4、建立个案分析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至少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一次个案分析,交流探讨工作方法。 五、实施步骤 1、预备工作: (一)班主任准备 首先,班主任深入并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背景,以便因材施教,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然后根据学生性别、性格、成绩、特长、语言表达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初步拟定分组名单。 其次,班主任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配,包括:组长、副组长、纪律监督、记录员、声控员等,并交给担任该组的导师,以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三,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学本课堂理念教育,鼓励学生转变观念,抛弃“不好意思”的想法,积极参与小组创建,积极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 (二)导师准备 导师对所指导的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背景、个性、优缺点等要有所了解,并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对每个小组的成员集中进行一次培训,提出活动要求和角色职责。 (三)学生准备 班级桌凳以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呈“二”字摆放,与黑板垂直。班长召开骨干学生(小组组长)会议,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两制”合作学习小组的创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创建实施 (一)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6人,各安排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或问题学生,做到组内异质。每组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等因素大致均衡,做到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组内学生的互相合作。经过精心分组后,小组原则上不再变动,以便导师和伙伴之间互相熟悉了解,形成小组特色,增强小组合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同的组员有不同的任务分工。基础、浅显的主要由学困生负责,中等生提出补充或修改意见,学优生则将合作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升华,提出更好、更多的建议或解释,然后将小组观察、讨论或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形成小组共识,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围绕主题,明确目标 每次“两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前,校政教处根据阶段性的实际需要提出一个主题,师生围绕这一主题,双方协商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应相对低些,使学生受到尊重、关爱和暖和,通过努力能尝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树立起“我还行”“我能行”的信念。远期目标要运用“理解、点拨、激励”等教育手段塑造健康人格。 (三)多元展示,激励评价 导师采用智慧导学策略,激发小组的参与激情,唤醒团队学习意识,努力实现个体学习愿景化、伙伴学习合作化、小组学习承包化,挖掘小组的特色和亮点,及时给予肯定。小组展示完毕后,组内伙伴和导师积极主动分享活动体验,谈收获、谈失误、谈建议。 各班每月、每学期评选出若干优秀学习小组和若干进步学习小组,在月底、学期末给获奖小组和导师进行颁奖。学校每学期对导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评聘和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根据工作记录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意见。在试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并逐渐扩大推广。 3、交流与总结: 每月召开一次“导师制伙伴制”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交流会,由获奖小组伙伴代表和导师代表发言,成长导师提供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感悟、反思和指导学生的成长档案等基本素材,交流探讨成长导师制、伙伴制的工作规律;小组组长交流和推广他们的“两制”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并提出新的疑惑或问题,作为下一阶段活动的主题。以此来推动学习小组的健康、持续、稳固发展,确保“导师制伙伴制”的效能和质量。 六、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1、学生之间按照自主申报的原则,成立互助学习小组,建立伙伴关系。 2、各班班主任确定小组分组名单,并上报政教处。 3、以教师自动确认辅导小组与学校指定导师相结合,签订导师协议。 第二阶段: 1、各班利用班会课,开展“双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启动仪式,并进行相关培训。 2、导师与被辅导小组见面交流,确立短期目标。 第三阶段: 1、全面实施阶段,导师通过个别谈话、家访、学业指导、对话交流、生活指导等多种措施的实施,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找准突破口,鼓励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的成功,形成活动资料。 2、期间学校安排调研,对活动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性调查。 3、全校观摩交流。 第四阶段: 1、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2、评选“十佳导师”、“十佳伙伴”、“十佳合作学习小组” 3、总结表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