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第十八轮“化学送培”活动在坂中研讨 | ||||||||
|
||||||||
2月17日下午,武进区第十八轮化学“送培上门”暨省课题组活动第六次研训活动在坂上初级中学举行。本次研训主题为“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化学教学评价研究”。 武进区人民路初中的侯盼老师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研究课《中和反应》。课堂从治疗胃病的药剂斯达舒引入,通过对比实验宏观现象初探中和,总结从反应物减少和生成物增加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通过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的微观实质分析理解中和;借助温度传感器和pH电子数控设备得出反应中温度变化和酸碱度变化,通过曲线结合再探中和;拓展中和反应在医疗、生活、工业、农业等方面的应用,联系生活升华中和,这节课从实验探究、数字化实验等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了中和反应。 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张鹏副校长和卢家巷实验学校的徐燕玲副校长高度评价这节课,课堂通过实验多角度探究,实验形式丰富,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科观念和学科思维,宏观-微观-符号-图像四重表征,培养了学生模型建构和模型应用能力,证据推理能力;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化学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赵国华主任赞赏侯盼老师年轻有为,课堂教学理念高站位,有思考;教学设计高结构,有思路。课堂通过探究帮助学生逐步认知中和反应的原理,多种形式表征中和反应,从知识的建构到应用,使知识得到升华并进行拓展。赵主任建议斯达舒情境最好能贯穿始终,温度变化和pH变化图像最好能调整呈现的顺序。 武进区湟里初级中学的严春校长用六个“好”评价这节课。引课对比实验好、年轻教师淡定从容素养好、实验探究前方案讨论好、环节间过渡自然流畅逻辑好、细节处理好、及时训练时效好。严校长提出建议把氯化钠证明的加热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课堂多留机会给学生独立思考、画出中和反应的微观模型图。 所有成员一起聆听了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钱柳云主任的讲座《基于学科理解的初中化学复习课设计》。讲座从六个方面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复习课《碳及其化合物》。钱主任指出一节好课应该研读化学课程标准、提炼学科核心观念;形成复习探究主题、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生成系列探究问题;开展协作探究活动、亲历科学探究实践;实现真实问题解决、掌握化学知识技能;形成结构化的认知、增进化学学科理解。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此次活动会为新学期的教学点亮一盏明灯,所有送培老师和课题组成员将凝心聚力,携手前行。 (坂中通讯组:文 刘四春,摄 刘四春,审核 校长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