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 班级要实现管理自动化,首先要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最关键的是常务班长的选拔,这也是我接手一个班之后的一件大事。大部分常务班长由我提名,同学通过,有时也由我任命。而我选择常务班长主要看三条:一有组织能力,二心地善良、胸怀开阔,三头脑聪明、思维敏捷。谁当常务班长,谁便有权确定以自己为核心的班委会成员,就像谁当总统,谁提名组织自己的内阁成员一样。 班委会下设学习、卫生、生活、体育、文艺5位委员,加常务班长,共由6人组成。常务班长负责领导指挥班委会成员开展工作;负责班会课的主持、召开;负责每周“闲话能手”的选举。学习委员负责指导各学科科代表,各小组长开展工作;负责考试后统计各学科成绩,各小组成绩;负责对某小组或某个人作业的不定期抽查。班内实行“一日班长制”,值日班长,按学号轮流,每个人都要当,轮到谁,便从早到晚对班级工作负责任。其职责是:负责记载当天的出勤情况,负责选择一条对班级现状有针对性的格言抄写在黑板右侧;负责维护自习课纪律,对自习课说话的同学予以批评、处罚;负责维护课间纪律,监督并制止课间大声喧哗以及在楼道打闹行为;负责督察教室卫生,若发现地面上有垃圾,谁的座位底下谁负责;负责擦拭当值期间的黑板,负责协助体育委员督促同学们认真做好课间操。这样便给每个同学都提供了做事的机会,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提供了使用权力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