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全文,能够理清文章思路。
赏析重点语句及细节描写,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体会小说情感,感受伟大母爱。
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揣摩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汶川地震中,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5月13日,地震后的第二天,搜救队员在北川县的废墟中看见了她:她一动不动卧在废墟中。透过那一堆钢筋水泥的间隙,人们可以看到她倒下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惨不忍睹。
救援人员确认她已经死亡,但救援队长却在她身下发现:“有个孩子,还活着!”废墟被清理开,在她身下出现了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面包裹着一个大概三四个月大的婴儿。因为母亲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还安静地睡着。随行的医生解开小被子准备做些检查时,发现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落泪了,手机在人群中默默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在低声的饮泣。通过这个故事,我想问一问再坐的同学们,你们感受到的是什么?没错,是母爱,是这个世界上具有最大魔力的母爱。而我们身边的母爱并不只是在面对生死的时候得到彰显,只要用心体会,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也能感受到母爱的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主人公小亮,他得到的爱。
交流反馈课前导学题
首先,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工作,看看大家是否用心去读了这样一篇关于母爱的小说。
给生字词注音
晕眩( ) 愠( )色 踉跄( )( )
惶( )然 愣怔( )( ) 瞅( )
补充故事梗概
一位 给在新家庭中受到 送 的故事。
梳理小说思路、看故事之酸涩
看来大家对故事已经有了一个最初步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走进人物,看一看他们的辛酸苦楚,品一品他们的人间亲情。请大家熟读课文,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及发展过程,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时间: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
送糖 人物:她(母亲)——
事件: ——
时间:当天下午——
人物:
事件:尝奶糖——
时间:
人物:
事件: —— 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时间:第二天——
融糖 人物:王小亮
事件: ——
揣摩人物性格、读形象之苦楚
在我们刚刚梳理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王小亮和他的亲生母亲,而在这个故事中还有其他的人物,比如传达室老头,老师,小亮继母和生父等,对这些人的描写有的浓墨重彩,有的却只是轻轻一笔,但无论何种写法都将人物描写的栩栩如生,下面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文章,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抓住细节及重点语句,以“我读到了 (人物)的 ,由文中的……(语句),可知他(她)……”的形式,加以具体分析。
明确:小亮——生活艰苦,懂事,渴望得到母爱,懂得分享
小亮母亲——爱孩子、饱受生活的摧残
后妈——毫不关心孩子,还有虐待孩子的嫌疑
父亲——不明事理
传达室老头和老师——关心、同情小亮母子
感悟人生百态、品情感之温甜
通过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和感悟,我们知道,小亮母子的生活并不美好,甚至有些悲惨,但是题目却是甜甜的泥土,甜的是什么呢?是糖,更是爱,是小亮亲生母亲对儿子的挚爱深情,它不仅让小亮尝到了天的味道,更让他感受到了爱的温暖,那么同学们,现在请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你与你妈妈之间的点滴,想一想,她让你感觉到温暖的事情。
同学交流与母亲之间的故事。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母爱无处不在,不论大小,无关巨细,更无在乎远近,我们生活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爱,有了爱,生活才变得美好和光明。有了爱,我们才会更加懂得珍惜与回报,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老师希望你们能够感受到父母对你们的爱,同时也希望你们学会感恩和回报。
课后作业
将父母让你感动的一件事或者一个瞬间写下来,尽量运用人物的细节描写
板书设计
甜甜的泥土
送、尝、埋、挖、融(奶糖) 人间至亲至爱
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