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 ||||||||||||||||||||||||||||||||||||||||||||||||
|
||||||||||||||||||||||||||||||||||||||||||||||||
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我的视频相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视频的获取与加工”,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视频的几种获取方法、视频的格式、视频播放器、视频的编辑,重点内容在视频的编辑。本节内容也是本章节的重点,更是掌握简单音视频制作重要技术的一个章节。教材第六单元的图片的获取与加工及本单元前一节“声音的获取与加工”,给学习本节视频的编辑技巧和素材的选取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是处于青春期间具有独立个性的个体,他们具有对新事物认知的好奇心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他们通过一学年系统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和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和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前面章节图片、音频的学习发现,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术非常的感兴趣,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些创新设计,将自己年龄阶段特有思想融入到作品当中。相信本节课的内容和技术会使得学生更加的好奇和增强他们动手制作的欲望,能够将前面所有技能应用到本节课当中。但是本节课对应用软件的陌生,会使得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陌生、胆怯、好奇和一些认知及操作上的困难。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学习法。能够利用身边及自己生活中相关的素材,由简单到复杂的制作流程,让学生掌握视频制作的一般流程和视频制作过程中的技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视频格式的类型 (2)了解获取视频几个常见方法 (3)熟悉《会声会影》的窗口界面 (4)掌握用软件编辑视频的思路和流程 (5)掌握视频过渡和视频效果在视频制作中的应用方法 (6)掌握用《会声会影》在视频中添加、片头和片尾及背景音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制作视频相册视频过程中,掌握视频加工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能够利用软件提供的一些技巧将视频相册完善与美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在创作过程当中,作品主题与制作技巧相融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小事做起。 (3)通过《我的视频相册》的视频制作告诉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什么都可以成为美和经典。 4.行为与创新 能够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并将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美好的记忆用视频的加工与处理方法将永远保留,为生活添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视频制作流程 (2)视频过渡和视频效果的添加 (3)片头和片尾及背景音乐制作 2.教学难点 (1)视频制作过程中艺术性的体现 (2)学生对《会声会影》软件的使用 ■课时数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自己的数码照片和喜欢的音乐 教师准备一些学校学生参与的活动照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依照教学设计的环节上完课,学生响应度与达成率均很高,让人欣慰。为了追求认知与技能的完整性,我设计了过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追求一节课的圆满,为了追求达成率,我力求思路清晰,讲解精准。我实现了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系统地认知了视频的一般知识,知道可以通过什么途径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验了根据主题需要加工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视频文件的惊喜与自豪。 但这一教学设计缺陷也相当明显,有待改进: 一、学生学习的层次性照顾不足。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的作用是一个组织者与引领者。因学习者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有义务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其辟出合适的学习途径。设计中若不体现差异,是对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扼杀,是对创造性的束缚。因此,本节课若预先设计部分拓展任务的帮助文件,以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自主探究更高一个层次的问题,将能更好的挖掘其学习的潜能。 二、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被严重压缩,体验的成就感因教师交待的面面俱到而降低。 反思我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感歉疚。我深深地知道“成长不能代替,学习需要主动”。为了追求教学圆满,为了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我预计了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严密地对知识进行了梳理与点拔,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风顺水,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教学应该算是不成功的教学。为了追求教学形式上的漂亮,我忽视了学习的客观规律。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太少 因为讲的太多,不敢放手给学生的原因,导致本节课在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评价上没有做及时和准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