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教育绩效
更多>>最新更新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专题网站>>绿色学校>>教育绩效>>坂上初级中学教职工 “绿色校园”征文(五)
发布日期:2008年09月18日 点击次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创建绿色校园构想
坂上初级中学 陈剑
环境教育必须要从小抓起,要通过我们的教育和不懈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依据学校办学目标和学校德育工作思路,我校将环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把环境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绿色校园创建为契机,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提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 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完善环保制度
“优美校园”突出的是校园环境的“美",而“绿色校园’’不仅是环境的“美”,更重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道德观念的转变及习惯的培养。创建绿色校园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升人们对环境认识的有效手段和措施;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领导十分重视绿色校园创建工作,认真学习落实市、区有关文件精神,将争创绿色校园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统一规划设计,以绿色校园创建为载体,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与提高。 学校要成立以各部门领导、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校环境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同工作,定期开会研究绿色校园创建工作,监督检查各部门计划的落实,组织开展切实有效的教育活动,保证绿色校园创建工作的有效推进。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必要保证,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好比是催化剂,可以规范人们言行,使人摒弃恶习,养成良好习惯。我校应将制度建设作为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制度不但约束人们的言行,而且学生在参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能够接受教育,在亲身实践中提高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环保道德观,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创造条件,加大投入,搞好环境建设。
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发展程度的一个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为学生创设一流的学习教育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效,成为校长案头上的一件大事。学校将环境建设和教育与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相结合,寓良好习惯培养于环境建设之中,并收到良好效果。校园环境建设,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变,不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教育环境,更主要是发挥育人的功效,让学生在享受环境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提高对环保的认识,培养良好的环保道德观和行为习惯,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提高。
三、发挥主体,开展活动,实施环保教育。
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为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绿色校园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道德观,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学校经常通过升旗仪式、广播、板报、闭路电视、自制宣传片、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开展“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及保护环境、创建绿色校园等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对创建绿色校园工作的认识,增强行动自觉性,提高师生对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教育道德观的理解与认识。
四、抓主渠道,学科渗透,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提出学科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具体要求,开展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研究,各学科在教研组活动中,注意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点,结合教材适时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寓环境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学校进行优秀教案征集,开展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研讨,教师们能够自觉的将环境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之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