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专题网站>>绿色学校>>组织管理>>守护一片绿色,收获无限希望

守护一片绿色,收获无限希望

发布日期:2008年09月05日      点击次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守护一片绿色,收获无限希望

坂上初级中学常州市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报告

 

坂中是一所有着70多年历史的学校,校园环境优美,佳木葱茏;假山池沼,荟萃缤纷;金秋十月,满眼青翠,桂花飘香,充满诗意与活力。坂中学生用心呵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讲文明爱护环境,近两年学校先后荣获常州市绿化达标单位,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常州市A级食堂称号,是武进区德育特色学校和德育先进学校,2006年被评为武进区绿色学校。

我校有着环境教育的良好传统和氛围,每学期都开展环境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从学生的调查报告中可看出农村孩子有着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他们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身边的河流、田野、树林的变化无不触动着他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因此,我校积极开展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让学校里所有的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地球,并在教育和学习中学会创新和积极实践。通过这一创建活动来带动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节约能源的意识灌输到更多人的心中。

一、建立绿色教育机制,树立环境道德观念。

(一)、学校领导重视,并把创建市绿色学校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分工落实摆正环境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位置,坚持以绿色观念教育学生,在全校范围内渗透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育人观、环境价值观、环境道德观、参加环境建设意识和创新意识,大力倡导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爱绿、护绿、培绿的意识。为此,学校还建立了以常伟春校长为组长、张丽萍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中层、班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三级环境教育领导网络,并下设三个专门工作小组:环境建设和管理小组、环境教育活动小组、“绿色学校”信息管理小组。从而从组织上,行为上、人力上、物力财力上给予环境建设与环境教育以保障。

(二)、落实两项常规制度

1、落实常规学习制度,明确绿色学校的内涵和创建绿色学校的意义。每学期开展三个一活动:一次校内教师环保讲座和教研活动,一次植绿、护绿行动,一篇绿色征文或学习心得。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常州市绿色学校评估细则》,把细则中的要求落实到学校管理中,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绿色学校的创建者,将责任落实到人,具体分成三大组开展活动。校园硬环境建设组、校园软环境建设组(环保宣传教育、包括阵地宣传及对外宣传)、档案资料整理组。每位教职工在节能的问题上同样要为人师表,树立节能意识,倡导节约文明。从学校实际出发,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坂中“节能公约”,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节约成为举手之劳,是要全体教职工在建设节约型学校过程中,从随手可做的小事做起。

2、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评价制度,保证创建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建立节水、节电检查、文明礼仪检查、文明用餐检查制度等,并与月流动红旗班级评比挂钩。一天两小扫、一周一大扫的卫生评比制度保证了师生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校园洁净、窗明几净,食堂安全卫生。

二、创设一个洁净、优美的育人环境

我校是一所有着七十多年历史的农村老校,曾是一所完中,是武进技校的前身,学校绿化面积大,环境优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拆除危房和旧车棚,开辟了后花园大草坪及与室外操场相配套的大面积绿化,操场沿河增设护栏,加强了学校的安全设施。在新的停车棚东面开辟了一片小树林,新增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学校现占地面积37352㎡,绿地面积16569㎡,绿化率444﹪,人均绿化面积28㎡。学校总务处组织人员给校园内的各种树木悬挂名称简介标牌和各种护绿标语,在水池旁、油印室等处张贴环保、节约宣传标语,营造环境教育氛围,强化环境教育涵义。学校对教学楼、大礼堂、宿舍楼等校舍进行全面维修。进一步翻新食堂,使食堂设施符合规范,成功创建常州市A级食堂,更能保证师生饮食卫生安全。教室里增设了“绿色两角”:回收角、绿色角,让学生自己来装扮课堂、感受绿意。学校进一步加强了环境管理措施,保证校园做到“三化”,即绿化、美化和净化;大力提倡“三节”,即节水、节电、节纸。

学校以充分放大环境育人的功能,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文明人才的高度为出发点,给合本校实际情况,对学校绿化及环境作出了恰如其分的安排。经过几年的努力,校园环境有了根本的改观,如今,走进我们校园,给人是一种公园般的享受,教学楼掩映绿树红花中,各类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互相映衬,满眼苍翠。

三、开展四个层面教育活动

我们重视教育学生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化环境教育无形于有形。

1、环境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

我校除开设专门的环境课程以外,特别重视环境教育在其他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我们要求在教师的各类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挖掘环境教育素材,并遵循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文化知识水平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环境教育。

与教材的结合分三类:第一类是在理科教学内容中挖掘可以渗透的环境教育内容:1.生物学科渗透以下教育: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学、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关系、生物进化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规律。2.化学学科渗透以下教育: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污染、防止大气污染、酸雨、亚硝酸盐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磷与环境的关系、农药和磷肥与环境、重金属污染、石油污染、燃煤污染、煤的综合利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白色污染、火灾的防治和自救等。3.物理学科渗透以下教育:振动和噪声污染、能源的利用和开发、能源与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的影响、放射性污染。第二类是许多教师在文科教学过程中也积极挖掘环境教育因素,结合本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地理学科渗透以下教育:只有一个地球、人类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能源和能源的利用、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人口与城市、人类和环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语文教材中涉及了动植物,以及海洋、河流、湖泊、山川、草原、土地、城市、名胜、古迹等,蕴涵了丰富的环境教育因素,初二年级语文中如“人与环境”单元,叶、狼、荷等专题教学。教师结合教学,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情感。教导处组织各科教师开展学科渗透环保教育优秀教案评比活动。总之,我校通过挖掘各科中隐含的环境教育因子,对学生进行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类是努力开发以环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学校抽调人力编辑了部分环境教育的教材,如《我与环境》《环境教育》《鱼米香》等,为各班级开展环境教育提供资源。

2、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最近几年来,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每年要求学校团支部、少先队结合传统的“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各班开展“环保主题班会”、“卫生与环境”征文、演讲赛、 “保护环境”知识竞赛、“营造和谐环境,争创绿色学校”黑板报比赛、环保金点子征集、纠正学生破坏环境不文明行为及相应措施大讨论。要求提倡“师生都弯腰捡废纸,杜绝吃游食”清洁校园大行动等一系列活动。我校在学生中成立了“绿色志愿者”小队,由班主任老师担任辅导老师,要求学生主动搜集环保信息、整理资料,积极宣传环保,开展环保方面的调查研究。配合新农村建设“三清”工作,组织学生到大刘寺、震声村等地多次开展清洁环境活动。结合我区争创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开展“建设生态示范区,争做环境小主人”系列活动,包括绿色书信、绿色实践和绿色文艺三项活动。1、“绿色书信”――传递青少年朋友们对和谐生活环境的渴望和对目前人为破坏环境的痛恨和担忧。我校在发动宣传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学生围绕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绿色畅想,以给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专家、环境主管单位、有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负责人等写一封信,表现青少年朋友关注环境、爱护环境的愿望和行动,从而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力。有的同学以朴实的笔,诉说了心中难以忘怀的情景,以一颗爱父母的心,道出了父母生活中的一些错误做法――随地吐痰,随意砍伐树木。可见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对一切都看得那么重要,对一草一木都那么珍视。2、“绿色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思索、升华。学校组织学生依托家庭、学校、社区和环保教育基地和设施,结合以前去无锡、天目湖、淹城、恐龙园等地综合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知识和撰写的调查报告、照片资料等,利用“五一”长假查阅有关资料,分小组展开讨论,形成绿色小论文,优美小散文。学生自发利用课余时间以小队的形式自带工具给校园新栽的树木浇水、松土;有的小队到校园卫生死角捡垃圾;有的小队把垃圾分类袋装;有的小队到学校周围村庄捡垃圾,捞河里的脏物等,他们在实际行动中体验到环保小主人的快乐。学生通过“绿色实践”,更进一步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及迫切性,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加强,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的空洞说教无法达到的。有些同学还积极动脑,讨论青少年环保金点子。3、“绿色艺术”――营造“绿色校园”氛围,陶冶美好情操。我校团总支和少先队精心发动,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感染力的绿色艺术活动,如开展“理想家园”绿色绘画比赛。上学期我校积极争创常州市绿色学校开展“守护一篇新绿,收获无限希望”主题活动。

积极开展环境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学校行政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认真开设各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根据教学课程安排,定时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初一年级组织学生以乡镇公路的建设与社会发展为中心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收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学生们既了解到乡镇公路的修建,促进了社会发展的一面,又了解到由于乡镇公路建设的质量不到位,管理与维修不到位,以及农村农民素质较低带来的一系列交通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学生大胆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对学生环境意识的提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到无锡梅园等春游的活动中,不仅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优美,还对少数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自觉的抵制,并强烈呼吁应提高民众的环境素质。

3、环境教育与社区宣传活动结合

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并非仅要求他们在校内要爱护、护绿,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辐射,让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为此,我们利用一定的时段,把学生带到社区,积极做好环境宣传工作,把环境教育从学校辐射到社区。开展“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环保宣传员”活动,用自身的环保行为教育社区群众,让大家一起来爱护家园。学校主动邀请镇环保部门同志来校作知识讲座,并将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发现的环保问题与改进建议写成的书信转给环保部门,密切了相互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学校环境教育的资源。我校组织学生与周边社区联合开展环保活动。学校组成环保假日小队,走向街道、深入村里,踏进田野,亲自关注自然,了解社会,关心生存,帮助村民,清除白色垃圾,刷除电线杆的垃圾广告,并开展环境专题社会调查,进行研究性学习,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把环保理念真正转化为环保行为。

我校与周边六大社区关工委负责人每学期召开联合会议,会上把绿色环保教育作为重点工作讨论,社区关工委负责人做好学生开展社区环保活动的联系工作。学校利用家长会做好环保宣传。

4、在“绿色学校”的创建过程中,把环境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渗透环保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1)、严格考核。学校团支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发出“守护一片绿色,收获无限希望”护绿倡议书,制定《“营造和谐校园,创建绿色校园”坂中十大要求》,从学习、生活等方面就一个合格的中小学学生应该具备的行为素质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与学校每月文明礼仪学生评比相挂钩。严格的考核使每一个学生成为自觉维护学校优美环境的“使者”。各班分配护绿服务区,成立护绿小队定期进行维护和整理,并写护绿随笔,文明岗进行考核与评选文明班级相挂钩。(2)、我校将绿色教育与省级德育课题“实施全员德育”结合,开展“伙伴制”“导师制”活动中要求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关爱生命的引导,教育加强学生良好的节约意识、卫生习惯、环境保护等养成教育。

四、环保教育绩效

多年来,在教育、环境、卫生等部门的正确领导、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

。全体师生绿色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环保、节能习惯和文明素养都得到了较好培养。教师以身作则,在学校、家里积极开展绿色行动,学校还开展教师绿色征文比赛。各班均成立环保小队定期整理学校绿地,班级、办公室一片绿意。如今,校园里师生互相热情地问好,礼貌的微笑,见到废纸、果皮主动弯腰捡起等细微之处反映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周丽敏老师和王敏同学被评为武进区先进个人,学校获武进区“建设生态示范区,争做环境小主人”活动组织奖。《撑起一把平安伞》珍爱生命主题班会活动获常州市二等奖。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促进了学校进一步发展。我们将把创建“常州市绿色学校”作为契机,上下一致,同心协力,进一步全面理解“绿色学校”的实质与内涵,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扎实有效地开展环保活动,不断加强、巩固环保成果,力争使我们的环境教育更上一层楼,开创“绿色学校”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