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教育绩效
更多>>最新更新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专题网站>>绿色学校>>学科渗透>>英语环保教学计划(06-07)
发布日期:2006年09月11日 点击次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英语环保教学计划(06-07)
环境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的一大新课题。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被严重破坏的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已成为相当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环境教育题材,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思想。
当今,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搞好环境保护,首先必须抓好环境教育工作,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国从1983年起就将“环境保护” 列为基本国策,并建议从幼儿园到大学开设有关环境教育的课程。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环境就是关心自己”。
因此,对学生进行环保基础知识教育,培养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英语教师,我认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要联系英语教学的具体实际,可以寓环保教育于教学前五分钟,课堂语汇教学、课文教学、课堂练习、课外活动等教学活动之中。
一、寓环保教育于教学前五分钟
当我看到教室满地垃圾,我给同学们讲为什么天安门广场国旗升起后最大的广场变成了最大的垃圾场?原因就是人们都乱扔垃圾。 “让垃圾远离我们吧!”;当长城上一些老外捡拾垃圾,国人熟视无睹,还嘲笑:有病!“Who is ill?(谁有病?)”;夏令营活动,中国学生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噪音大、影响他人,被赶了出来。痛心之余,感慨我们环保意识的淡漠, 我问:“哪里是我们的家?哪里有我们立足之地?”。经过教学前短短几分钟,使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学习的家园,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
二、寓环保教育于语汇教学中
语汇积累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环保教育贯穿渗透到语汇积累教学中。在收集有关动物的词汇如狮子、熊猫、大象 老虎、猴子、鹿、蛇、狐狸、熊等动物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熊猫是仅生存在中国的濒危动物之一,我国特别重视其保护,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只不过我们常能见到的动物,可能是在动物园中,甚至生活在笼子里,为什么不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它们的家园里呢?从这些语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发展等问题。
三、寓环保教育于课文教学中
初中英语课文编者选择的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责任感的文章。即使是新增的科普类文章中也确有直接或者间接可以用来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如旅游这一单元,让学生们充分领略中外的大好河山,美丽风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本单元英语中的一些自然景观名称,和如何表达美景外,教师可适当拓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环境保护得当,自然的美丽才能得以永恒;有些英语课文,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环保教育课文,如:扎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和有关印度虎的纪录片等,教师更是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能深刻感悟环保的重要性。
四、寓环保教育于课堂练习中
课堂练习,除了巩固所学知识,也可设计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在英语的口语练习中和书面表达中看图讨论的练习,在练习中,除让学生复习相关句型、造句外,还可引导学生仔细观看画面:远处青山绿水,近处嫩绿舒缓的草坡;沙滩上有人在野餐,水里有人在自由自在地游泳;天空,孩子们在试飞航模;海鸥在人们头顶低旋。好一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的和谐共处图啊!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产生向往之情,而这种意识情感的萌生,正是我们环保教育所必须的。
五、寓环保教育于课外活动中
虽然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中已经有了不少环境教育的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补充,把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我计划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写自己的心愿,班级共同制定一份绿色宣言,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护绿英语标语,如给校园花坛、草坪制作环保标语:爱护环境!不要攀折花木!勿踏草地!在室内可以张贴: 保持清洁!别抽烟!禁止吐痰!别乱扔垃圾!勿扔纸屑!别随地吐痰!等标语。使学生在运用中学英语,在学英语中学习环保知识,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教学活动,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的基础知识、环保意识,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活跃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心智,促进素质教育,而且能与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链接,为文明世纪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