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教育绩效
更多>>最新更新
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专题网站>>绿色学校>>活动与课程>>2007-2008学年度坂上初中英语教研组环保教育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8年09月09日 点击次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2007-2008学年度坂上初中英语教研组环保教育工作总结
坂上初中英语教研组
一、英语教研组基本情况简介
我校英语教研组共有成员6名,分别担任全校英语教学工作,全组成员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教学方法各有特点。能够吃苦耐劳,真抓实干,以耐心感化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教法灵活,方法独特,抓得紧,管得严,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全组成员敬业精神好,始终坚守工作岗位,不分严寒酷暑,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全校教职工起到表率作用。长期以来,全组成员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起早贪黑,辛勤耕耘,为我校的全面和谐发展及整体工作的推进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本期主要工作
春临大地,万物生辉。在这个生机勃发的美好季节,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学期。全组成员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充足的信心,昂扬的斗志,全面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本期的教研组工作要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和业务能力,使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整体向前发展,再上新台阶为目的,以新课改的理念为基本理念,以教研组会议和活动为纽带,以听课、说课、评课、课前议课、集体备课、课后反思为手段,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教学模式为基本教学模式,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为凭借工具,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优生培养和差生转化为切入点,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求效益,使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得轻松。
三. 我校环保教育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大胆尝试和创新
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环境意识和环保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力量也空前增强。但是与此同时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酸雨、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污染、大气污染、禽流感、艾滋病……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都在进一步恶化.围绕环境问题,一个庞大的国际环境体系逐渐形成,正越来越大地影响着全球经济、政治和科技的未来走向。
在全球环境日趋严重的今天,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并且今后仍将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质量,因此不容忽视。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学生中开展环保教育是当代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英语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很有必要,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环保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英语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1、英语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是环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70年代,英国学者
2、英语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民的需要。
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环境保护的好坏将取决于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如果一个人在中小学阶段,就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那么若干年后,当他们踏入社会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时候,就会在改造和保护环境方面增强自觉性和减少盲目性;当他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时,就会自觉地考虑如何去保护生态系统,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环境效益。中小学生树立环境意识,这对全球建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对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对保护人民健康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未来的人才也应该是一个懂得环保,精通外语的综合型人才。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中学英语教学除了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外,还有使他们接收思想品德教育,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发展智力的任务,它使学生以更开阔的眼界看待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渗透环境教育。
绿色,代表着自然、生机、活力;意味着健康、希望、幸福。它的基本理念是:遵循人的自然成长规律,创造一种自然、自由、平衡、和谐的教育环境,使校园充满生命的活力,富有人文气息。我校要求教师把教材中、活动中凡是能涉及环境教育的渗透点都挖掘出来,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做到有机结合适时适度。它不仅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
四. 加强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 在“境”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每一课都有一个完整的意境。教师可以借助意境对学生进行
德育教育。如讲到Park时,教师可以借助录像、投影等手段给学生展示Park的风貌。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当理解课文后,可让学生谈感想,如保护大自然,环境保护等问题,最后教师问:“Do you like nature?”“why?”通过这些,使学生感到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发自内心意识到要环境保护。在词汇教学方面,英语教材中所选的教学内容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非常接近的,或是有密切联系的,选时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如:学校、玩具、家庭、动物、颜色等,比如《We love animals》(我们爱动物)。从标题上一看,我们就知道这与动物有关。为了培养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一种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境,在上动物名称时,我让学生先去了解这些动物,并仔细观察其中一种动物(包括声音、动作),在课上模仿这种动物表演出来,让其他同学来猜这种动物。这个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模仿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个感知动物,体验动物情感,热爱、保护动物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去学习这些表示动物的英语名称,就水到渠成了。
2. 在图中或实物中进行环保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每一节课,教师都可以画出图,每一单元都配备一幅挂图,在利用这些图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环保渗透。“What are these? Do you like trees? Do you know people plant trees? etc.”通过这些问话,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这样,学生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也从图中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不断得到提高。Guessing game(猜测游戏)是英语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个游戏,也深受学生喜欢。如学习水果单词这个单元,当学完教材要求掌握的几个水果单词后,教师就可让学生通过Guessing game来巩固这些单词。老师可陆续叫几个学生依次上前(被蒙住眼睛),让他们通过touch(摸)、smell(闻)、taste(尝)等不同方法来判断这是何种水果。这就需要猜的同学在猜(或被蒙眼)之前,对所学的几种水果都要进行仔细的观察、辨认,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摸摸、闻闻、尝尝,让学生调动触觉、嗅觉、味觉等一系列感官,来感受水果的甜美,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要想吃到更鲜、更美的水果,就要坚持不懈地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3. 在教材教学中加强环保渗透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活的东西,学英语离不开说,在说中教者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渗透。如在学习中,我们就一些词的演变,向学生讲述“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又如在学生sun earth moon等词后,师可问“Do you like it? Why?” JEBIII18″Planting Trees″一文中讲的是近360年美国森林急剧减少的事例与中国The Great Green Wall的建造。教学中我结合China Daily中的有关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以及提倡收集废电池,提倡不用塑料袋、塑料餐具,热衷于绿色食品以及北京等地区近几年沙尘暴不断等相关报道。让学生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发动学生开展爱我地球,做个地球的小卫士的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关心时事,还使学生懂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养成讲卫生、讲道德的良好习惯。教JEBIII20″The world′s population″时,通过介绍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状况外,说明控制人口的迅速增长的必要性,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实行计划生育Family planning政策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结合:2000年龙年、2001年蛇年人们争先恐后生“龙子”的社会现象,启发学生剖析20年后这些“龙子”将面临升学、就业困难,住房紧张等一系列的问题,探讨了人口问题的另一深层次问题,也探讨了确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以上教学与活动使学生组织、交往、分析、判断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使德效果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总之,初中英语教师,应自觉掌握和提高环境教育知识,把它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因为初中英语教学的环境教育渗透是“冰冷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
4. 在游戏和活动中渗透
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说,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重要节日,如亲朋好友的生日。作为学生,手头几乎没钱,但也同样可以为亲朋好友准备一份礼物,只需一张没用的纸,便可制作一张精致的卡片,写上真诚祝福,就可送人了;利用两个已用过的纸杯,在一个杯中放些米,再把它们的杯沿粘合起来,最后再用画笔加工,又是精致的小礼品了!因此,平时看似没用的废纸、旧杯,经过我们学生的精心构思和加工,便可能成为漂亮的礼物或装饰品,既能省钱,又能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份真情;既能废物利用,又能美化环境。学生也非常乐意运用自己的才智和双手来打扮自己的生活空间,环境意识得到进一步深化。
因此,通过英语课程,从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拓展国际视野,培养世界公民。英语学科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只要我们教师胸中有"环保",那么英语教学中一定能成功地渗透环境教育,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保护生存环境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念。“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在当前全球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况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勇敢地担当起这一历史赋予教师的光荣任务,在学生中树立“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意识和道德理念,从而使人类和环境最终走上一条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